Thursday, November 27, 2008

侨中劲松精神永存(下)

印尼华校辛酸史(五)

勁松基金會主席梁順朝(右三)贈送僑中55周年紀念特刊給筆者。背景可見兩棵勁松的萬隆國際外語學院標誌。


〞勁松〞的重生與成長

萬隆《勁松基金會》主席梁順朝接受採訪時,向我解釋《勁松基金會》(即僑中校友會)命名的由來。他說,〞勁松〞就是〞僑中〞。

他說,僑中當年是印尼一間進步學校,僑中的活動,常受當局注意。校內舉行的聯歡會,會遭到警方派人前來干涉。因此,封校後十多年,誰也不敢展開有組織的活動。

到了80年代,局勢緩和了,僑中校友之間的聯系和活動才開始頻繁。當年的同窗情誼使他們聯系在一起。同學們加強聯絡,展開爬山保健和各種聯誼活動。

早期專注福利工作

梁順朝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華人開始組織社團,組織同鄉會等。但是,在那個時候,華人不敢使用會館的名稱,更不用說組織 校友會。窮則變,變則通,當時印尼華人就以〞基金會〞的名稱和形式,組織起來。因此,像客屬基金會、閩南基金會和廣肇基金會等組織就出現了。

他說,《勁松基金會》於199310月宣告成立。他們不敢使用僑中校友會名稱,於是就以〞勁松〞取代之。〞勁松〞是指當年僑中大禮堂前的兩棵青松,同時也代表歷經風霜,堅韌不拔的僑中精神。此外,《勁松基金會》的印尼文名稱是YAYASAN CITRA CEMARA ,字首的兩個 C 字母,又是〞僑中〞印譯的簡寫。因此〞勁松〞就是〞僑中〞,〞僑中〞就是〞勁松〞。

他說,早期,《勁松基金會》的活動是以福利工作為主。例如探訪孤兒院和老人院(下圖),捐贈禮物。發生天災不幸事件時,就展開救濟工作。這是為了避免引起當局的注意而受到干預。


《勁松基金會》開展福利工作,探訪孤兒院和老人院

他說,同時《勁松基金會》也開展拜訪年老師長的活動,組織春節團拜,向師長拜年,發揚尊師敬老的華族傳統文化。有困難的師長校友,也獲得基金會的協助和關懷。

創辦漢語大專學院

蘇哈多倒台。瓦希德總統上台執政,他取消許多不利華人的不合理條例。一聲春雷響,被禁錮30多年的華人文化在印尼各地如枯木逢春般發展,華文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開辦。《勁松基金會》的成員,僑中的校友義不容辭地肩負新時代的使命,投入振興華文教育的大業。

梁順朝說,2001年,《勁松基金會》開辦華文幼兒園,開辦了華文補習班,至今已有7年的歷史。他們希望讓華人子女重新有機會學習華語華文,有機會接受華族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薰陶。

他說,2003年,他們再接再厲,向政府申請開辦漢語大專學院。他們看到,30多年沒有華文學校和華文教育,華人年輕的一代都不懂華語和華文。現在有機會給華人開辦學校,教導華文華語,卻嚴重地缺乏華文老師。因此當前之急務是創立華文大專學院,培養華校教師。開辦華文大專學院將能比較快地培養所需的華文教師。

他說,很幸運地,他們獲得了開辦華文和英文的大專學院准證。那是當時西爪哇開辦大專學府的最後一張准證。

《勁松基金會》領導人陪同筆者夫婦(右二、三)參觀建於萬隆郊區的萬隆國際外語學院新校園。

他說,幾經辛苦,萬隆國際外語學院終於創立,於2004年正式開課。校園設於市內《勁松基金會》會所以及萬隆郊區的《萬隆太陽城衛星城》兩地。但經費方面仍然是頭痛的問題,校友們必須出錢出力。

陳國華感嘆道,僑中母校和僑中校友走過風風雨雨的道路。回首過去,僑中生的成就,僑中校友為傳承中華文化所付出的努力,總算對得起僑中母校。

20081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