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8, 2009

万隆美声电台

傳播華族文化 促進民族和睦



印尼萬隆美聲廣播電台(RADIO BANDUNG SUARA INDAH)


年輕的廣播員愉快地比手勢,讓筆者拍照。


華文華語和華族文化在印尼遭壓制30多年後,萬隆地區的華社能有一個華語廣播電台,是多麼珍貴。

在萬隆,美聲廣播電台負責人王朝關受訪時說,美聲電台的創辦人是一位受荷蘭文教育的印尼華人,已故的陳如鏘先生。在瓦希德總統改變過去的政策,開明地推行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發展的政策時,陳如鏘認為這是個歷史機遇。他抓緊時機,發起創辦一家華語廣播電台,雖然他自己是受荷蘭文教育,不懂華文。

王朝關說,在過去的歷史條件下,受荷蘭文教育和受印尼文教育的華人比受華文教育的華人地位高,甚至有些人會瞧不起華文教育源流的華人。不過,陳如鏘親身感受 到,由於膚色關係,他們也同樣受歧視,面對不合理的待遇。在1998 年發生的 5.13排華暴動中,只要有華人的膚色就可能遭殃。陳如鏘覺得,大家都是同一條船,所以他想設立一個華語電台,以團結不同教育源流的華人。

因此,在印尼出現新的政治環境時,他積極努力,推動創辦一家華語廣播電台,以促進華人團結,以及促進印尼各民族的和睦相處。

陳如鏘過去在廣播電台服務,對廣播事業經驗豐富。他想辦中文電台的建議獲得王朝關等一批受華文教育的人士大力支持。於是,美聲電台在2001年 4月宣告成立,迄今已有將近8年的歷史。

美聲電台除了為華人聽眾播放華語歌曲,播報國內外新聞,還為兒童、年輕人和成人播送學華語節目,為聽眾介紹華人風俗文化,講解華文的成語典故。此外電台還播送民間故事和歷史故事,宗教節目和討論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等。

美聲電台還經常舉辦各種活動,如專題講座、醫藥講座、烹飪班、華語演講和講故事比賽、訪問孤兒院或老人院、救濟災民等活動。

王朝關說,很可惜台主陳如鏘已經去世,對美聲電台是個重大損失。



美聲華語廣播電台統籌部主任王朝關接受採訪。

王朝關(右)與筆者在美聲台廣播室內。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印尼华人文化公园


華人文化公園佔地頗廣,進口處的牌樓氣勢雄偉。


東盟地區華人希望成立華人歷史博物館和華人文化館,保存和正確反映華人在東盟地區國家的歷史、貢獻和辛酸苦辣遭遇。

華人對東盟國家的開發、建設與發展,功不可沒,但是,這些史實經常遭忽略,甚至歪曲。在新的大環境和條件下,東盟華人創建華人文化館和博物館開始獲得容許。2007年,參觀了馬尼拉的菲律賓華人歷史博物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引起我對各地華人文化和歷史博物館的興趣。

2008年11月到雅加達,我們夫婦兩人與兩位來自中國廣州日報的女記者,在國際日報記者的陪同下,一起遊雅加達著名的印尼縮公園。聽說印尼縮影公園內新建一座華人文化館,我堅持一定要前往參觀。

到了華人文化公園,我立即下車進去參觀,拿起相機,拍下公園內的鄭和塑像和入口處中國式的牌樓。很可惜,兩位來自中國的女記者對這個華人文化公園毫無興趣,來到門口,不想下車,只坐在車上等我回來。她們可能對海外華人的歷史與遭遇之感受不深,她們對印尼縮影公園內展示的印尼其他少數民族的奇風異俗興致勃勃,對華人文化公園卻十分冷淡。

華人文化公園的工程還在興建中。公園的藍圖顯示,公園的佔地不小,建成後,將有中國式的寶塔和宮殿。鄭和紀念館面對一個湖,有涼停,有柳樹。硬體建設看來不錯,今後還要看公園內的軟體建設能否很好反映印尼華人的歷史和華人對印尼的貢獻。

另一方面,據當地華人的反映,興建這個公園已引起爭議。由於公園是建在蘇哈多家族擁有的印尼縮影公園內,不少人有意見,不熱心資助。不久前,印尼華文報章上出現一篇文章,埋怨華人沒有慷慨出資支持興建這個公園,結果引起當地華人的議論。



鄭和紀念館前的鄭和塑像面對一湖春水、涼停和柳樹。館後的寶塔還未動工。


印尼華人文化公園構想圖。

Monday, January 12, 2009

华巫友谊深厚

陳蒙鶴與賽扎哈里交情深

陳蒙星、林源德和陳忠登教授(左起)為陳蒙鶴華文本著作舉行推介儀式禮。

不忘過去的友情,賽扎哈里(前排左二)拿着手杖出席陳蒙鶴著作推介禮,並在會上講話。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華人與馬來人左派份子為擺脫英殖民地統治,爭取獨立,建立起互相支援,有難同當的深厚友誼。陳蒙鶴當年與賽扎哈里的友情是其中的一個事例。

賽扎哈里不忘過去這段共患難的歷史,雖然年老行動不便,仍然堅持拿着手杖一定要來出席陳蒙鶴著作推介禮。他在會上講話,表揚陳蒙鶴當年與馬來知識份子建立起深厚友誼,並在他落難時雪中送炭,對他的家庭提供經濟協助。

賽扎哈里在會上說,在那個年代,陳蒙鶴與馬來人作家、馬來人學者和馬來人新聞從業員親近,建立起友好關係。大家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標一起奮鬥。在1963年《冷藏行動》大逮捕之前幾天,陳蒙鶴與他和其他馬來朋友一起喝茶。

賽扎哈里說,在他長期遭扣留期間,陳蒙鶴給予他的家人各方面的照顧和關懷。因此,他把他被捕後3個月才出世的女兒取命為 Noorlinda ,表示感激她的協助。Linda 是陳蒙鶴的英文名。賽扎哈里說,陳蒙鶴同意他為女兒取這個有涵意的名字。

他也說,那個時期,每年馬來人開齋節時,陳蒙鶴都到他在新加坡的住家探望他的家人。

這顯示當年陳蒙鶴一面勤於鑽研馬來文,一面與不小少馬來人建立友誼。

賽扎哈里在會上的談話令推介禮帶着濃厚的人間溫情,更為重要的是跨越種族間的深厚友情。我國目前正是需要發揚這種超越種族的情誼,讓國家社會和諧地發展。

此外,李業霖在會上懷念他的老師陳蒙鶴的講話,增添了會場上的溫馨氣氛。可說這是一場感人的新書推介禮。



恩師難忘,史學家李業霖在會上回憶陳蒙鶴老師當年在南大歷史系當講師的事跡。他認為,她的教導對他後來研究我國華人先賢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Saturday, January 10, 2009

陈蒙鹤是陈家好儿女

陳蒙志讚揚姐姐




新加坡上海書局經理陳蒙鶴著作《早期新加坡華文報章與華人社會(1881--1912)》The Early Chinese Newspapers of Singapore 中文版今早(11-1-2009)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舉行推介禮。

陳蒙志在推介禮上致詞,讚揚他的姐姐是:陳家的好兒女,我們的好大姐。

陳蒙志說,陳蒙鶴生長於新馬地區為擺脫殖民地統治 ,掀起波瀾壯闊的獨立運動大時代。他的姐姐像當時許多熱血青年一樣,被捲入歷史的潮流中,造成她豐富多彩的一生。



陳蒙鶴著作推介禮。右起陳蒙志、雪華堂會長黃漢良、華研主席陳忠登教授、林源德和陳陳蒙星。


他認為,陳蒙鶴一生的成就分成兩個方面。第一是社會活動; 第二是學術方面。

在社會活動方面,陳蒙鶴主要是推動婦女運動,爭取婦女的社會權利和平等地位。

當年馬大《社會主義俱樂部》是個搖籃,造就了不少反殖運動活躍份子。陳蒙鶴參加了 《社會主義俱樂部》,投身反殖活動,結識了許多當年的新、馬反殖運動領袖人物。1956年,陳蒙鶴積極籌備成立婦女聯合會,並成為婦聯會的主席。可惜只有短短半年時間左右,婦聯會就遭政府封禁,陳蒙鶴被捕入獄。

過後她積極參與新加坡的《婦女行動與研究協會》(AWARE),婦女運動是她終生的事業。長期來,她堅持為 AWARE 的〞求助電話"(Help--line)義務服務。

陳蒙志說,陳蒙鶴一生坐過兩次牢,一次是因組織婦女聯合會,另一次是在1963年的《冷藏行動》中被捕。

在學術方面,陳蒙志說,陳蒙鶴精通三種語文。她能看,能寫,能應用華、英、巫三種語文。

1957年,她在馬大唸碩士時,是以英文寫碩士論文。這篇論文就是目前出版的這本書。

1963年,她被捕入獄,在牢中她與另3位朋友聯合編寫《華馬大辭典》。她是這部辭典的主要編寫人,因為其他3人只是業餘參與工作,陳蒙鶴卻是在獄中全職工作。這部辭典顯示她在馬來語文上的成就。

1990年,上海書局慶祝65周年紀念,要出版一本紀念刊。陳蒙鶴為紀念刊以中文寫了一篇《65年來華文書業在新加坡(1925--1990)》。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篇難得的學術文章。

談到陳蒙鶴為了寫她的碩士論文時,不辭勞苦到大學圖書館細心搜尋過去華文報資料,結果她在圖書館樓梯下發現塵封多時的寶貴史料。她在萊佛士圖書館(今天的新加坡國家歷史博物館)內不為人注意的角落發現一批19世紀末的舊華文報,讓這批珍貴史料得以重見天日。

陳蒙志說,由於這批史料是置放在不為人注意的角落,才得以保存下來。不然在日本時期,早就被日本人毀掉。

陳蒙志說,陳蒙鶴引用這些珍貴史料,寫成碩士論文發表。外國學者才知道新加坡圖書館有收藏這些重要資料,並希望新加坡大學圖書館提供給他們。外國學者研究東南亞社會民情和華人社會下層狀況時,極需這類華文史料,當時英文的史料都是反映上層社會的情況,少涉及中下層華人社會。

他說,於是新加坡圖書館把陳蒙鶴發現的這些史料製成縮微膠片,賣給外國學者,賺了一筆錢。

對於陳蒙鶴的一生,陳蒙志總結道,她是一位樸實平凡的普通人,但她非常努力,也很勇敢,為她的信念奮斗,堅持到底,從而留下絢麗的人生片段。



陳蒙志(左二)在中華大會堂與筆者(左三)愉快交談。左一是星洲日報前主筆林金樹。

Friday, January 2, 2009

不可再闹分裂了

内部矛盾困扰印尼华教

















解禁後,華文補習班和三語學校在印尼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發表了《印尼華校辛酸史》系列,收到了讀者的反應。印尼朋友反映,印尼華教正面對內部矛盾的困擾。這的確是令人痛心的事。

訪印期間,我也聽到印尼華教人士鬧分裂的事。由於對矛盾的來龍去脈瞭解不深,不便在《印尼華校辛酸史》系列中直接提到。

但印尼朋友在來信中特別關注華教內部矛盾的問題,並對印尼華教人士呼吁:求大同,存小異,華社不可再鬧分裂了。

我覺得印尼朋友的呼吁,值得有關者深思。



印尼朋友的反应

昭贤兄:

很感谢您这次不辞劳苦专程到印尼,从旁观者清的角度报道了正在复兴中的华文教育问题,让大家对此有个较为全面的初步认识。

的确,曾经受到30 多年禁锢的印尼华教,在迎来民主改革的春天后,由于内在和外在的种种原因,所遇到的史无前例困难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十年来虽然由于内部意见分歧,步伐不 能一致,以致进展未臻理想,至今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提出与国民教育相结合,让政府一起来推动华文教育的方向应该是对的。因为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印尼华人 的生存环境和法律地位已有改变,而当地社会对学习华文也不再表示反对。我们没有理由对复兴华文再感到悲观了。

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大作所叙述的华文教育辛 酸史,应该是可以画上句号了。对此,华教协调机构主席向您所反映的意见是值 得讨论的,因为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大前提下,华社不可再闹分裂了请赐指教。

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XXX 2008.12.30


昭贤兄的《摸着石头过河》对如何复兴华文教育,提出可与国民教育结合,借政府之力来协助推动。

虽然多年来由于华社内部意见分歧,步伐不能一致,以致进展缓慢,但从印尼实际情况考虑,倒是个值得深入讨论的务实办法。

教育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X X X


萬隆國際外語學院學生上語文課。

菲律賓朋友的反應

菲律賓華教中心來函

鄭昭賢先生:

您好!  

印尼華文教育的奮鬥史本來就十分感人,在您的生花妙筆下,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您寫的菲律賓報導,我送去菲律賓《商報》,登了。

您勤於筆耕,激濁揚清,努力不懈,值得欽敬。

專此,並頌

時綏!

X X X
2008-12-13


菲律賓華教中心來函

鄭先生:


您好!


大作(印尼華校辛酸史)拜讀了,很好。我已送去《商報》,今天發表了。


X X X

2009-01-08


中國朋友反應

河北省僑聯來函

郑先生:您好!

您的邮件和华校辛酸史收到了,写得非常好,是否可以在河北省侨联网站上转载?

近几年来,河北省侨联为帮助印尼华文教育的恢复和发展,牵线搭桥促成了河北师 大与印尼一些大学和学校合作培养当地的华文教师,并派50多名老师在印尼的大学、中学和小学任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X X X

2008-12-09

加拿大朋友反應

加拿大《南大站》來函
www.nandazhan.com

昭賢同学,

谢谢传来《印尼華校辛酸史》,将会在南大站网页刊出,想你会允准。



新年进步
身体健康


X X

200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