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日本.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August 21, 2019

併吞東南亞


日軍野心大---百年前早有計劃

 南侵計劃〈南方經略〉,1910年推行。

二战結束74周年,日本學者渡边洋介博士Yosuke Watanabe)在吉隆坡說,日本軍人野心勃勃,早在1910年,便有一項秘密的宏圖大計,準備向南洋扩張,最終併吞東南亞。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鉅商郭鶴年發表訪談。他強有力地駁斥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提出有關日本人解放東南亞的問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日本人的東亞共榮圈下,日本人拿走九成利益,剩下一成才給本地人。

渡边博士是大阪大學亞太研究中心研究員,815日,他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演說。他說,據他的研究,日本不是在30年代才準備南侵,把東南亞納入日本版圖,而是早在1910年,日本軍人己秘密策劃和實際行動,以求佔據東南亞。
渡边說,1910年,日軍參謀部的宇都宮太郎少將(Utsunomiya)推動〈南方經略〉(Nanpo Operation)行動,向廖內蘇丹收購土地,部署日本人南進,最終從荷蘭人手中奪取荷屬東印度,統治東南亞。

打敗俄國,自認優秀,策劃南侵。

渡边博士在中華大會堂的〈二战與南洋華人抗战〉歷史講座上,展示日軍將領宇都宮1910年的信,內容主要是併吞荷屬東印度,首要目標是佔據婆羅洲,即當今的東馬和印尼的加里曼丹。
渡边博士指出,1905年,日本打敗俄國,心理膨脹,認為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優秀民族,許多日本人支持扩張主義,支持從荷蘭手中奪取荷屬東印度群島。20世紀初,日本人的〈南進論〉盛行,鼓吹日本人移居東南亞。
渡边博士還展示,當時日本人取得收購廖內土地的兩份買賣合約。其中一份是廖內蘇丹阿都拉曼沙與日本人簽的賣土地合約。渡边說,蘇丹願意出售土地給日本人是有其原因。當時蘇丹與荷蘭人不和,不滿荷蘭人要奪取他的權力,因而向日本人求助,希望日本政府拔刀相助,抗衡荷蘭人。
1911年,阿都拉曼蘇丹遭荷蘭人罷免,流亡新加坡。191210月,廖內蘇丹致函日皇,要求日本干預,讓日本人統治廖內群島,並恢復蘇丹地位。但是當時日本人考慮到需要與西方列強合作,不能得罪荷蘭,對蘇丹的要求,冷淡反應。

為對抗荷蘭,蘇丹售地,求助日本。

同時,鉅商郭鶴年向日本朝日新聞發表訪談,直接指出,如果東南亞落入日本人手中,建立他們的〈東南亞榮圈〉,本地不是獲得解放,而是日本主人佔有九成的利益,東南亞人民只能分到一成的利益。
郭鹤年在訪談中说,几年前他读了英译本的山下奉文遗言,深有感触。
山下奉文在正法前數小时留下对国人的谈话,激动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激动地留下遗言。他对战争夺走许多"宝贵生命",对"这场战争的残酷",深感痛苦。他对日军"道德败坏",深感遗憾。他告诫国人, 今后建设"新日本", "不能让鼓吹战争合理化的军人和学者参与"。山下奉文在遺言中恳求国人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文化,有尊严地履行职责。为和平,必须要有科学的和人道的教育。
朝日聞訪郭鶴年的英文稿其中一段如下:
“Facing execution, Yamashita agonizes over the loss of "priceless lives" and the "horror of this war." He deplores the "moral decay" of the Japanese military. He exhorts the Japanese people to build a "new Japan" that "must not include militarists or scholars who try to 'rationalize war.'"


學者商人談話,正確認識這場战爭。

在日本投降,战爭結束74 年時刻,听日本學者的演講,閱讀馬來西亞鉅商的訪談,獲益不淺。

為確保战爭不再重演,悲劇不再重演,今天,人們能夠和願意正確、客觀認識這場战爭,至關重要。偏偏有人不想正確解讀和看待這場殘酷的战爭。

20-8-2019

Thursday, June 9, 2016

登上大阪城天守閣



---- 豐臣秀吉精神猶在
 

文:鄭昭賢


大阪城天守閣象徵一代梟雄豐臣秀吉精神。
 天守閣展示〈扇面三國畫〉,日本高麗和中國地圖。
 
四月底,夫婦兩人在大阪自由行,鎖定目標,遊大阪城天守閣(Osaka Castle),參觀400多年前日本武士梟雄豐臣秀吉興建的雄偉城堡。

1583年,豐臣秀吉為顯示權威,調動10多萬勞工,以他們的血汗搬運50萬塊巨石,費10年功夫,建造懾人心魄,雄偉萬千的大阪城天守閣。此城堡彰顯豐臣秀吉意圖稱霸天下的野心。

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成為日本統治者後,就策劃攻打朝鮮,占領中國,征服東南亞各國,甚至印度,讓果本成為一個亞洲大帝國。他是日本擴張侵略思想的創始者兼實踐者。大阪城天守閣之行,讓我對日本的戰爭史,對豐臣秀吉的精神有進一步的認識。

大阪砲兵工廠遺址
夫婦兩人步出火車站,漫步前往不遠處的天守閣。行將抵達天守閣护城河時,突然發現左側有塊巨石,告訴人們早年這里是二戰時日本大事生產大砲坦克的兵工廠,大阪陸軍砲兵工廠。

櫻花國的櫻花雖美,但卻有幕府武士的氣味。

望着這塊傲立巨石上的幾個大字,嗅到70多年前的烽火味,與眼前的城堡櫻花美景,是多麼不協調。想起早年日本從我國峇株巴轄鐵山和龍運鐵礦場,源源運回鐵礦石,製造大炮坦克,到東南亞和中國,大開殺戒。想起1942年正月日軍坦克大炮在麻坡峇吉里路屠殺澳洲兵和印度兵的歷史。沒想到我竟然身處這個當年號稱東洋 第一的兵工廠遺址,這個有6萬多員工,日夜生產殺人武器工廠遺址。

二戰時,大阪城天守閣是日本陸軍的重要基地,周邊是陸軍的炮兵工廠。1945814日,美國派出150B-25轟炸機,密集轟炸,毀掉80%的兵工廠設施。天守閣派發的旅遊冊子中,日本人提到遭空襲的歷史,但沒有提到遭美國空襲的原因和這個兵工廠。

宣揚戰爭精神
高聳的天守閣巍峨壯觀,鑲銅鍍金,遠處眺望,十分壯觀。遊人如鯽,我無耐心排隊等電梯登上八樓,乾脆以雙腿一步步爬樓梯,一層層遊覽。這樣我更能體會豐臣秀吉精神。


博物館以立體模型展示古代武士在戰場廝殺的場面。

參觀天守閣博物館,我覺得,這不是一間與和平掛鉤,而是與戰爭掛鈎的博物館,不是宣揚和平精神,而是宣揚武士精神的博物館。博物館有一層是展示日本古代各式各樣的武士的盔甲軍裝,一個個稀奇古怪的武士頭盔,讓遊客穿戴拍照,彷彿成為古代好戰的武士。另一邊是戰爭的立體模型場面,武士全副武裝,穿戴盔甲,手持長槍,或騎馬,或步行,在場戰上廝殺。

博物館展示興建天守閣的浩大、艱鉅工程,古城屢遭戰火和自然災害洗禮。固然,豐臣秀吉有其歷史地位,但想要找尋博物館有無提及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戰爭,讓朝鮮人生靈塗炭,他的軍隊將戰死的朝鮮軍和人民的鼻子、耳朵割下,拿回國的歷史?由於時間與語文關係,未有收獲。

這是一間以豐臣秀吉生平為主題的博物館。這位出身貧困的梟雄,年輕時投入日本戰國時代的兼并戰爭,東征西討,出生人死,打敗敵手,統一日本,成為日本最高統治者。於是他的野心膨脹,眼望鄰國,妄圖併吞,甚至東南亞和印度,他也想佔領。他曾揚言:“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素志。”在揮軍進攻朝鮮後,他表示要佔領北京,改成日本首都。可見此人野心之大。

明治維新之後,好戰日本軍人崇拜豐臣秀吉,發揚豐臣秀吉精神,學習他對外發動戰爭,擴張領土和掠奪他人資源。於是他們發動一場又一場的侵略戰爭,造成他國遭受難以形容的痛苦和經濟財物的巨大損失。

參觀了大阪城天守閣博物館後心想,對於這種擴張、侵略的武士精神,是採取真正反省,下決心不重蹈覆轍,還是對這種精神引以為榮呢?心態不同,後果迥然不同。

10-5-2016


400年前,十多萬勞工,搬運50萬塊巨石,費10年時間,建城堡與壕溝。


櫻花艷麗,但城堡霸主早年發動侵略朝鮮戰爭,多少人喪失生命。


一面祈禱世界和平,一炫耀豐臣秀吉精神,很不協調。


二戰時期,這是日本陸軍要地,周邊是日本最先進的兵工廠〈大阪陸軍砲兵工廠〉。1945814日,150架美國B-25轟炸機對兵工廠展開猛烈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