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世界华商大会.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世界华商大会.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April 16, 2008

世界华商大会今后发展方向

王赓武教授访谈

第七屆世界華商大會籌委會主席丹斯里林源德贈送紀念品給王庚武教授(左)。

按:

东南亚华人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赓武教授接受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的邀请,为世界华商大会的「名人讲座」发表专题演说,谈儒家思想与华商。

在发表演说前夕,王赓武教授接受筆者的专访,畅谈他对东南亚华人处境的看法,以及对世界华商大会的展望。


王赓武教授(右)接受访谈时,针对世界华商大会的过去和未来,畅谈他的看法。

他对世界华商大会过去的成就评价并不高。对於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世界华商大会的目标放在何处,是关键所在。目的与目标决定世界华商大会将来的走向。

他提到放眼全球,把目标放大,寻求建立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世界华商大会组织。另一条道路是,把目标放在中国,以增进与中国做生意为目的,以此方向建设世界华商大会。原本的中间那条路已经行不通了。

王赓武教授说,世界华商大会今后发展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走国际化路线,
一条是中国路线。现在对两条路要做个选择了。

华人领导的公开商会

首先,王赓武教授针对过去十二年来,世界华商大会扮演的角色和有什么成就
发表他的看法。

王赓武说:「我的看法是,世界华商大会主要是能够让一些商人多多联络一下
。其实他们本来也可以自己进行联络,不过是可以借世界华商大会这个场合推
动推动。至於有什么大成就,对其他人有什么好处,就看不出来。」

「通过世界华商大会,可以让一些商人维持见面,有几批商人每次在会议期间
见面。这些商人借此途径,建立相当稳定的关系。」

对於世界华商大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所要扮演的角色,王赓武认为首先应确定
明确的目标。

他说:「这要看你的目的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目标?如果你的目标是要使所
有的华人,不仅是海外华人,包括海内华人,中国大陆和台湾华人,所有的华
人在,都在经济上、贸易上、工业发展方面能够有进步的话,那可能世界华商
大会的范围应该扩大,做到真正的全球化。」

他说:「如果你真的是雄心勃勃的话,你把目标放大,全球化是不讲民族,不
国家的。如果你有这样的目标,那世界华商大会应该容许其他商人也能参加
,就
是由华人带头,世界各种商人,其他种族商人都能参加。」

「由华人领导,欢迎其他种族商人参加,大家一起来推动经济发展。这是一个
世界性的、公开的一个商会,才是一个真正全球化的世界华商大会组织。」

要有信心与组织能力

他指出,每个华商自己早有自己的商业网络,同时华商与华商之间,自己也竞
争得十分激烈。

王赓武说:「你现在讲的是对华商有什么好处。其实与华商竞争最厉害的,大
份还是自己的华人。一个地方的华人跟另一个地方的华人竞争同一个市场。
举个
例子说,这个市场如果是在美国的话,新加坡的华商,马来西亚的华商,
都要争
这个市场。中国大陆的商人,台湾的商人也都要争这个市场。直接跟你
争的是华
人,跟你做生意的是外国人。」

「华商网络不简单,有些问题必须重新考虑。每个华商都有自己的网络,与他
们做生意的伙伴是外国人。他们各有各的网络,不能说他们的网络不灵。」

「世界华商大会要成为真正有势力的话,就要采取更广阔性的组织。但不能太
广
,太广就没有意义,需要有一个平衡点。」

「要真正去推动这个更广阔性、更有势力的组织,就要看你有没有信心,有没
有组织能力。这很重要。有信心和有了组织能力,我们就大规模来做。」

他说:「这个组织每两年开一次会,那一个国家主办,就由那一个国家负责。
加坡秘书处管不了。在南京开会就由南京负责,新加坡根本没有话说。马来
西亚
这次主办世界华商大会,新加坡也管不了,虽然名堂是一个秘书处。一个
国家主
办会议,就由那个国家去搞,搞的时候,那个国家得益最多。」

「世界华商大会如果是完全为着华人,为着增加华人的机会,那么往后秘书处
应健全一点,这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也很有意思,不过无论如何规模很有限
,受到很大的限制。得益的人也就是那一批人。」

中国为主的商会

王赓武说:「在香港举行第二次世界华商大会时,中国就想争取主办。大家
后,没有给中国,理由是华商的概念是海外华人的华商。一转到中国举
行,
情况就不同了。坦白说,改到中国举行,性质就完全改变,,那就是中
国的,
不是海外华人的。我并不是反对。」

「第三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泰国举行也讨论这个问题。泰国华商邀请了大批中
国人前来出席会议,泰国华商很想跟中国做大量的生意,对他们好得不得了
,但是还保持原则,没有让中国主办世界华商大会。」

「第四次在温哥华开会,中国还是进行争取,还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从香港
到泰国,到温哥华,到墨尔本,中国一直在争取,终於在墨尔本开会时,就
把主办权交给中国。」

王赓武教授说:「你问我,下一步要怎样走?这就要看你追求的是怎样的目
标。是要维持一个中国商人的机构?还是一个真正真全球化的机构?两条路
可以走,中间那条路已经行通了。中间那条路就,海外华人那条路,一旦中
国加入后就走不通了。」

他说:「当然他们有他们的道理。大家要到中国做生意,大家可借用这个中
国为主的机构。这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简单,大家要到中国做生意,为
了一些商人要到中国去做生意,这会更方便。」

「中国实在大,不但大,而且很成功。现在经济发展得那么旺,谁敢说不行。
将来中国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大家都跑到中国去,不只是华人,各国商人都
跑到中国去,华人只是一小部份。」

他强调:「但是这个不同,跟原来的世界华商大会的性质不同。原来是海外
华人的一个网络,跟中国没有关系。」

两条不同的道路

王赓武教授说:「华商大会将来变成怎样,我也看不清楚。现在性质不同了,
跟李光耀当时提出来的意思不同了。」

「将来怎样?第一就是干脆以跟中国做生意为目标,其他不谈。谁要跟中国
做生
意,都可参加。这是一条路。」

他说:「另外一条路是开放的,不是中国的,全世界各种族商人都可以参加
。这条道路是以华商带头的一个世界性活动。我相信,现在这两条路是要选
择了,因为中间那条路已经放弃了,可说是放弃了。」

2003年9月



Tuesday, April 15, 2008

王赓武谈儒商思想

心理上外国怕中国 * 新一代缺儒商思想

王赓武教授(中)接受笔者(中)采访。右为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会后文集主编缪进新。


王赓武教授在访谈中向我们讲述了华人的儒商思想历史,同时对中国新一代
的商人缺乏儒商思想表示忧
虑。

他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引起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客观上外国人心理反应
的问题,一个是中国新一代商人缺儒商思想的问题。

怎样好意人家都怕

王赓武说:「马哈迪讲得很对,中国并没有意,政府并没有意去推动什么,
去打人家,绝对没有。这是对的。但是你不必做什么,人家就怕你,这是客
观的。」

他说:「一个大国要稳定,要发展,由於是大国,人家就会怕她。不管你做什
么,讲什么,怎样的要好,怎样心好,怎样好意,人家都会怕她。那么大,不
是大一点,大得不得了,大几十倍,连日本那么强的经济都怕,其实日本不应
该怕中国的。他还是怕中国。中国一大了,他就怕。这是第一点,客观的问题
,客观上不可避免地人家会怕你。中国威胁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并不是
中国要做什么。」

王教授说:「两千年来,中国王朝鼓吹的一套概念是来自儒教。儒教的思想是
不打人的。儒教根本就反对打人。儒教思想是各方面要保持一种文明,文化水
平高的礼义之邦。这是理想,非常理想。它也是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同世
界的概念。非常理想,是不打人的。是保护自己,防人家。人家来打我们,我
们就打,一打就不肯让,但是不侵占人家的领土。」

不侵犯他人

「历代中国王帝都受这种思想影响。官僚讲这一套道理,王帝听了,采取了。
你看朱元璋这么凶,他在王训里讲得很清楚,训示他的子孙绝对不要打到外国
去。你好好地防你自己的国土。那些比较危险,就防他,对付他,但绝对不允
许占领人家的土地。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朱元璋这个人怎样会讲这一套儒家思想,他又不是儒家或佛教出身的,他是
一个军人,杀人不眨眼的那种人。听了官僚一直讲这套道理,他最后也懂得这
一套东西。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

他说:「在这个传统之下,商人也受影响。商人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觉得,
我们是做生意而已,绝对不是利用做生意来打击人,或占领人家的地方,怎样
去侵占人家的利益。连商人也变成都有儒家思想的概念。商人也要去读四书五
经。因为你不去读四书五经,与官僚就不好讲话,官僚看不起你们。读了四书
五经,可以跟官僚打交道。后来僚官也重视商人,认为商人有一点用处,也鼓
励他们做好人。」

「士大夫阶级就是讲这一套,商人也听了。所以明朝以后,官商之间有相当的
互相了解。商人也变成有儒商概念,至少他们的理想是这样。不管你怎样去竞
争,到最后也要为社会、为和平、为大众,那么你赚的钱要还给社会,做慈善
,做公益。这些都是从佛教和儒教来的那一套。」

失去了这个传统

对於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王赓武说:「但是,现在在中国,这个传统毁掉了,
没有了。现在,中国大陆没有这个传统,没有这个概念。你看,现在来自中国
的商人完全不同了。我们也很同情他们,因为他们几十年没有得做。现在有得
做,他们就......。我并不是对他们不客气,我真的很同情他们,因为他们实在
太苦了
,人那么多,竞争那么厉害。」

王教授说:「在中国国内,商人要不停地竞争,竞争得很厉害,不择手段。为
竞争不择手段,如果他们不懂得话,到处都是如此的话,将来一定会生祸,一
定的。」

他说:「中国新一代的商人到底会怎样去做事,怎样去跟外国民族,外国人来
往,还不清楚。如果他们不成熟一点的话,这么一来,东南亚的华商也会受影
响。不仅你们会直接受影响,间接也受影响,因为外国人会把所有的华人看成
全是这个样子。两方面都会受影响。

2003年 9月

Saturday, April 12, 2008

林西彦:世界经济的新挑战

名人講座(三)

名人講座。右起林西彥博士、楊福家教授、洪禮璧和王庚武教授。


林西彥博士著重指出,在發生了911事件和安然等企業醜聞之後,企業家面對
新的營業環境,全球投資環境出現重大轉變,全球經濟面對新現實的挑戰。
情況與以前已大不相同了。

他說,在這之前,人們普遍相信市場是相當公平的和健全的,然而當華爾街受
到考驗,互聯網公司經濟泡沫破滅,會計與審核系統並不如過去聲稱那麼了不
起,企業的治理和政府對企業的監督制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健全,令投資者
對市場的信心盡失。加上政治衝突加劇,引起動蕩局面,令企業領袖面對嚴峻
考驗。

九十年代「證券文化」盛行,人人競相投資股市,全球股市興旺,公司紛紛通
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而不是向銀行貸款。企業家追求快速發展,不理還沒有
完整和充分的信息,偏重速度和沒有經過測試的理論。

林西彥(右)認為,現在企業領袖必須重新重視基本因素,創造持久的價值,為社區創造財富,不是追求短期的業績和利益,不是只注重為股民製造財富。此外,企業家仍然需要有膽識,敢於冒有理性的風險。同時,企業領袖必須參與制定公共政策,協助制定一套管制全球社會的規則和制度。

他一方面讚揚華商的彈力強,能夠在逆境中生存發展,善於吸取教訓,雖歷經風風雨雨,還能在亂局和災難中面對新現實,把握新機會,整頓振興起來。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華人過去通過家族關係、私人交情關係和官商關係從事商業活動的方法,今後可能發揮不了作用。

他說,亞洲金融危機暴露出亞洲價值觀所建立的金融體系存有嚴重弱點,不符國際金融體系對不良貸款的規定。同時,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已不再被視為〞窮國〞,他們要進入歐美市場,就必須加強經濟法規的透明度。因此,
華商應改變態度,面對挑戰,適應和納入現代化的運作方式,並協助政府建
立更健全的制度。

最後,他的忠告是,以平靜的心態去接受無從改變的事;同時要有勇氣去改變
不應該接受的事。

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一位與會者直率地問林西彥,他是否認為人民幣應在近期
內升值?他說,匯率問題引起歐美國家和日本都在申訴中國在輸出通貨緊縮,
影響世界各國經濟的表現。

林西彥答道,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你必須能面對競爭,必須學會如何與人競爭
,而不是一直申訴別人削價搶你的生意,即使是格林斯潘也沒有一套能準確計
算出匯率的模式。

林西彥說:「我們今天是處於新的環境,競爭與全球化導致貨物與人的快速流
動。那些有辦法以最吸引人的價格,以最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進入市場者將獲勝
。當然有時政府會介入,進行限制,不過我們還是必須學會如何面對問題。一
些人在無法與人競爭時,他們經常會申訴人家削價搶他的生意。人家如果無法
賺取利潤,他們就無能力削價搶你的生意。歸根結底,人人都在追求資本的回
酬。」

「人家能以更低廉的價格,又有辦法生存,我們祝他們好運。作為商人,所有
人都應學習與人競爭。」

他說:「至於人民幣的幣值問題,這很難說。我學經濟學多年,我可告訴你,
沒有一個人能準確告訴你一國貨幣的幣值,甚至格林斯潘也沒有一套能準確計
算出匯率的模式。很多事是相對的,匯率是相對的。一國貨幣幣值是低估或高
估了,這要看你是從那個角度看問題。」

他認為:「當今世界需要穩定和可預測性,到底匯率僅是其中的一項價格,還
有其他很多因素。商人必須面對之,而不是抓住其中的一項,就認為你找到了
世界的問題。尤其是大國,更要繼續維持穩定的匯率和財政與貨幣政策。對於
政策制定者來說,穩定和可預測性是兩個最重要事項。」

王赓武教授谈儒商

儒家的四起四落

名人講座(二)


王賡武教授演說的重點是,儒家思想經歷多次受排斥與壓制,但仍然根植華人社會中,沒有被消滅掉,還有相當的力量,很不簡單。儒家不是一成不變,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形式,以適應時代,生存能力強。它能繼續適應當今高科技競爭時代而生存下去。

從秦始皇到打倒孔家店

王教授向與會者講述了儒家思想的四起四落的歷史。戰國未年,儒家被擱置一旁,秦始皇根本不用儒家思想,實行焚書抗儒,儒教被
排除了一百多年。

到了漢武帝,他接受了儒家這一套,請儒家學者出來治國,讓大家研究儒家
思想。

但到了漢未兩晉五胡亂華,儒教又遭到排斥。唐宋時代,儒教主張受到王朝
的欣賞,再度復興,加上理學的發展,注入理學的新思想,新概念,從而更
健全。

到了元朝,蒙古人根本不把儒教放在眼裡,儒教第三次被打下來。然而朱元
璋又把儒家思想抬出來,變成正統思想。明清時代,儒家又抬頭。五四運動
時,又掀起打倒孔家店。

他指出,儒家適應不同環境,王朝利用儒家,把它變成政治工具,如滿清利
用禮學控制漢族。孔家店被人利用,儒教被污染了,變成不是純粹的原有儒
家思想。人們要打倒孔家店時,儒教受人攻擊的,受人反對的其實並不是真
實的儒家核心道理,並不是原有非常文明的儒家思想。

適應能力強

孔孟並沒有歧視商人,佛教和道教也不輕視商人。歷代中國士大夫階級看不
起商人,因為中國基本經濟是農業經濟。

他說,到了宋朝,官僚與商人關係越密切。商人也懂得儒家的倫理道德。明
清時,儒商的概念形成,談信用,談誠意,修身當官,也修身做生意。這些
商人能瞭解,能執行,這是個重要的發展。

他說,儒家的道德倫理價值核心很小,全世界都通用。「論語」中對家庭和
社會秩序的核心思想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淮的基本普遍性。同時,儒教並不是
僵硬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適應力,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形式。今天,儒家的
核心思想也許能融入和適應高科技的競爭時代,展現新力量,幫助克服新危
機。

海外華商具儒家倫理

王賡武教授指出,世界華商每兩年能集聚一堂,舉行世界華商盛會,是因為
這些華商具有與他人不同之處,他們具有中華文化的共同傳統和道德觀念,
繼承和維持共同的價值觀。這個大會並不單是商人想以這個網絡來做生意。

他說,在中國近代經濟史,海外華商史上,商人做生意還帶儒家的倫理道德


他希望年輕的一代,不要忽略這一點。儒家思想與華商的結合便不成問題。

Friday, April 11, 2008

杨福家:教育是经济兴旺的动力

未来是“知识资本经济”的天下

名人講座
(一)

楊福家教授強調知識與高校

楊教授演說的重點是,大專教育是未來經濟的原動力。

他特別強調未來是把知識作為資本發展經濟,是「知識資本經濟」的天下,而經濟與企業的興旺必須依靠大學。發達國家的白領階級已超越了藍領階級,同時還出現一批金領階級的叱吒風雲人物,如比爾蓋茨、貝爾和楊致遠等。他們懂得把知識作為資本來發展經濟,從而他們的財源滾滾來。

這不同於農業社會以土地和勞力為主的農業經濟,也不同於依靠自然資源的工業經濟。

芬蘭小鎮諾基亞

在演說中,他舉出三個生動的例子,說明當今時代企業與大學密切相關,而經
的成長是取決於人。

他以小國芬蘭的諾基亞為例,說明知識資本經濟與大專院校的重要性。他說,
1964
年,他首次偶然路過諾基亞時,這是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鎮,寂寂無名。
六十年代,小鎮有家公司從事鋼鐵業、造紙業、木材業等等,都搞不出什麼名
堂,毫無名氣。

九十年代,這家公司換了一位傑出的新總裁。他採取了兩項果敢措施。第一是
把公司的總部搬到一間大學的附近。第二是把眼光放在明天,看到明天會發生
什麼。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他放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把力量放在信息方
面,特別是放在流動電話上,很有遠見。

1998年,楊教授受邀訪問諾基亞時,諾基亞的流電話排名世界第二,接近摩
多羅拉。
1999年,這位總裁訪問上海時,諾基亞已超越摩多羅拉,但當時超
越得還不多。

他說,2001年,芬蘭國際競爭力排名第一。諾基亞已遠遠超越摩多羅拉。最
近「經濟人」雜誌為全世界一千家企業排名,諾基亞排名第
27,摩多羅拉排
名186
,差距越來越遠。為什麼?因為諾基亞的創新力第一,懂得有所不為才
能有所為,而且依靠智力辦企業。
2001年,諾基亞有16千名員工是搞科研
和開發的,佔全體員工的
35%

以色列成功的關鍵

楊福家教授又舉以色列為例子,強調高校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並遺憾地指
出迄今中國還沒有一所世界第一流的大學。

擔任上海復旦大學校長時,楊教授接待以色列已故總理拉賓。拉賓告訴他,以
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口
550萬,國土比北京大不了多少。同時,以色列
的土地
60%是沙漠,90%是干旱地帶,以色列什麼干旱地都有,中國人要研究
干旱之地可到以色列來。但是以色列卻是一個農業強國,是個農產品輸出國。

楊福家問他,怎麼在不靈的土地會有這麼大的發展呢?拉賓說,以色列有五
世界第一流的大學,以色列每一萬名男性公民當中,就有350人拿到博士
學位。他聽了就不再發問了
。後來他作了查證,果然,小小的以色列竟然有
這麼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學。

楊福家教授說:「我可以遺憾地告訴大家,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還沒有
一所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大學。」

他強調,哪裡有出色的高等院校,哪裡就有發展知識經濟的富饒土壤。芬蘭
和以色列的迅速發展,是最明顯的例子。

美企業重視大學

除了例舉出美國各地知識型經濟都是離不開大學,都是在大學旁發展,他特
別提
起最近美國 TEXAS INSTRUMENTS 公司的一項重要決定。

上個月,美國的 TEXAS INSTRUMENTS 公司宣佈要在得克薩斯大學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旁投資30億美元,設立一家製
造晶片的工廠,僱用一千人,生產
12英寸的晶片。

為什麼這家公司要在要在美國這間大學旁進行這麼大的投資呢?因為
TEXAS大學的研究取得驚人成就,各報都報導了。紐約時報報導這所大學
研究出世界最
堅硬的納米纖維NANOTUBE FIBRES 連子彈都打不穿,上面
還有很多
sensors傳感器,可以用來做流動電話。

楊教授說,一個高等學府給社會作出貢獻,企業家看中了,就在學校旁投資
設廠。

楊教授提到美國里根總統於八十年代,召集顧問開會,研究為何美國當時在
很多方面不如日本,要有何對策。研究結論是,美國必須充份發展本身的所
長,應該依靠智力發展經濟,於是在全國很多學校設立了研究中心,走上把
知識與資本相
結合的道路。知識經濟便開始形成。

文: 鄭昭賢 2003年 9月

Thursday, April 10, 2008

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

名人讲座 启发性强

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2003年主辦第七屆世界華商大會。當時我慶幸有機會參與這項世界華人企業家的盛會。我是大會會後紀念文集編委會成員,除了編輯工作之外,還負責專訪出席大會的學者專家。

對有興趣研究海外華人和華商的人,這些訪問和報導可能會提供點有用的參考資料,因此把這些文稿張貼在《東南亞華人部落格》上。

下圖是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財經雜誌《馬中經貿》專題報導第七屆世界華商大會的封面設計。左是出席世界華商大會的前馬來西亞首相敦馬哈迪,右是第七屆世界華商大會籌委會主席丹斯里拿督林源德。




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邀请了三名大学校长级的名学者参加「名人讲座」会,发
表他们的研究心得,使大会增添光彩,深受与会者欢迎。

英国诺汉丁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以华语发言,言词生动,配上幻灯片说明,深
入浅出地讲解未来经济的发展大方向和大专教育的重要性,最为吸引人。

香港大学前校长王赓武教授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讲解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
发展路途,与商人的关系以及具有适应时代变迁而继续生存的能力。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名誉校长林西彦博士长期担任政府监管国家金融与经济事务
的政府官员,他以这方面的专长和经验,讲解后
911时代和后安然丑闻时代全
球经
济大环境的变迁和挑战,很深入地分析当今世界经济面对的各种问题。

他以英语发言,引用不少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基本知识和英语程
度较弱者可能在听讲时会有点困难。

这三位名学者的研究心得使与会者深一层了解未来世界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趋势
与挑战,让大家获益不浅。

文:郑昭贤 200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