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4, 2008

侨中学生助印华难民

印尼华校辛酸史(三)

50年代,僑中生參加義務勞動,培養愛勞動美德。

僑中校友陳清章(左一)向筆者夫婦(左二、三)講述1959排華時,僑中生協助華人難民的歷史。右起為萬隆融華學習中心的郭良機和國際日報記者吳文達。


1959 年,印尼政府頒佈一道十號法令 ”,禁止印尼華人在鄉區居住,打擊千千萬萬的華人,萬隆華僑中學變成了華人難民收容所。

在這華人深陷苦難的時期,僑中學生盡自己的力,盡量協助等待被遣送回中國的華人難民。

萬隆客屬聯誼會副主席李漢芳回憶道,1959年,蘇卡諾總統為了扶持印尼人在鄉 區做小生意,簽發命令,驅逐所有華人離開鄉下地區。在法令下,華人不能在縣城以下鄉區居住和謀生,全部被驅趕進城市,淪為難民。

學校變難民接待站

萬隆福清同鄉基金會秘書長陳清章說,蘇卡諾總統對外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對內基於政治考量因素,做出不同的決策。他的國際和國內政策不一樣。

那時失去家園的華人難民處境悲慘。萬隆華僑中學變成了難民接待站,收容和協助準備被送回中國的難民。僑中師生讓出學校教室,暫時安頓大批不幸的人。

陳清章說,當時他們師生們負起了維持秩序和保安的任務,確保安定。接難民回中國的輪船開到時,他們為難民押送行李,護送他們到雅加達,協助他們辦離境手續,過海關,登上輪船。

針對1959年的“十號法令 ”,李漢芳副主席進一步解釋道,這項迫害華人的政策對社會和市場秩序造成很大的衝擊和破壞。因此,在推行了兩年之後,就再也無法執行了。

他說,不准華人在鄉區經營小生意,引起嚴重的後果,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順暢流通與供應受到破壞,整個市場亂了。例如,在日常生活上,鹹魚是鄉下地區的印尼人不可缺的食品,然而卻短缺了。

干擾華人周而復始

李漢芳說,結果,一、兩年後,這條法令便不了了之,華人又可到鄉 下做生意和收購土產 。雖然官方沒有正式宣佈取消法令,但實際上已經不再執行了。

回顧過去,李漢芳說,處於好景時,印尼華人少受干擾,有機會好好謀生,能夠安居樂業。然而周而復始地,華人的生活又受到干擾破壞。以他的經歷,從1950年到1959年,印尼華人享有好景時期。周恩來總理到訪印尼,劉少奇主席訪問印尼,宋慶齡也來了。1959年和 60年大批 華人變成難民之後 ,從1961 1966年,又是比較安定的時期。

蘇哈多上台後,他要把華人文化徹底剷除,同化華人。但在商業上,蘇哈多還讓印尼華人有一定發展的空間。1998年蘇哈多下台後,印尼華人又看到新的曙光。

2008 1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