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5, 2011

同盟會與麻坡(十一)

柔華領袖張開川


30年代,麻坡另一位深受同盟會革命思想薰陶的人物張開川,成為籌賑抗日的急先鋒。他不只在麻坡華社,甚至在柔佛州華社中,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

張開川的父親張順蘭早年與劉靜山、鄧古生、雷綿超、李輝平等在麻坡組織同盟會。小時張開川受到父親的三民主義思想所影響,長大踏入社會後,加入同盟會,跟隨主持黨務的劉靜山,服務社會群。劉靜山逝世後,張開川繼承劉靜山,成為華社領袖。他年輕有為,向上心強,熱心社會公益,聲名遠揚,被喻為「柔佛僑領中之第一流人物」。

1926年,中國北伐戰爭時,張開川任麻坡籌款助餉會會長,帶頭捐獻巨款,並奔走勸捐,成績斐然。

1928年,張開川與劉靜山在麻坡創組麻坡中華商會。他也是柔華總會的倡始人兼領導人。1936年,張開川任柔佛區華僑購機壽蔣委員會主席,籌款助中國購買槍彈飛機,抵抗日本侵略。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件爆發後,張開川毅然領導麻坡籌賑會和柔佛州華僑籌賑總會,全力投入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身為柔佛籌賑會主席,張開川不僅大力推動籌款活動,同時還採取更激進的行動,包括抵制日貨和肅奸運動。此外,他又策劃峇株巴轄石原鐵山的罷工運動。石原鐵山當時是日本人在東南亞經營的最大鐵礦場之一,日本的軍火工業靠石原鐵山提供大部份原料。罷工成功,日本人失去重要的軍火工業原料來源,對麻坡籌賑會和張開川恨之入骨。(見《麻坡華僑義烈史》)

慘遭日人殺害

然而,麻坡華社關心民族命運的思想和支持中國抗戰的行動,導致華社在日治時期付出血的代價,麻坡華社精英,同盟會諸領袖和其他抗日份子慘遭日本人殺害。

1942年初,日軍佔領了麻坡,日軍向抗日志士算帳,活躍的麻坡同盟會和國民黨分會成員壯烈犧牲。他們當中有張開川、鄭文炳、羅美東(先在吉隆坡參加同盟會)、林彬卿(怡保參加國民黨)、顏逈華(麻國民黨第二分會執委)、李天賜(麻國民黨第二分會執委)、王金針(芙蓉參加同盟會)、梁東明(佛山參加同盟會)、鄭友專、林太宗(國民黨後補執委)、郭詩善(麻國民黨執委)、唐明達等。

鄭文炳與兩兒子及女婿遇害,享年72歲。張開川於1942317日遇害,享年42歲。他一家九口,包括妻子和年幼兒女,全遭日本人毒手。羅美東遇害時年58歲,一家八口遇害。李天賜遇害時37歲,一家12口遭日人殺害。羅美東一家9口被殺害,遇害時58歲。林彬卿一家4口遇害,遇害時63歲。(見《麻坡華僑義烈史》)

這些忠烈的遺骸在和平後,於1947317日安息於柔佛亞逸依淡《柔佛殉難華僑公墓》。每年317日華團都派代表至亞逸依淡公墓祭拜先烈,幾十年來未間斷。

1947年3月17日,柔佛忠烈遺骸安息於柔佛亞逸依淡公墓的盛大場面。


結語與建議

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翻閱歷史,回早年麻坡華社先賢可歌可泣的事跡。麻坡華人先賢,麻坡同盟會成員,為民族命運,為民族的文化教育,堅韌不拔地奮鬥,令人敬佩。然而,這些麻坡先賢的事跡與歷史還未見有人更有系統地加以整理和設立博物館。加以展示,讓更多人,尤其是華社年青人瞭解。希望麻坡的有識之士或某個機構能像新山華社學習,在麻坡創立麻坡華人歷史博物館,發揚早年麻坡先賢的關心民族命運、熱愛民族文化的精神。

如果當今麻坡的啟智書報社、麻坡中化中學或麻坡漳泉公會,能毅然負起重任,成立麻坡華人歷史博物館,有系統地保存麻坡先賢事跡,這肯定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麻坡曾經是柔佛州華人文化的龍頭老大,現在是應該設立麻坡華人歷史文化博物館的時候了,讓麻坡先賢精神的光芒繼續照耀麻坡坡,影響後代。

30-5-2011

*** 資料來源:

──《南洋名人集傳》:檳城林博愛等編,共5冊,首冊1923
──《麻坡華僑義烈史》──麻坡中華公會編1947
──《革命逸史》──馮自由,1937

── 新加坡《新國民日報》,20年代

── 陳允洛籌捐小本子,1907
── 啟智書報社73周年紀念刊
── 中化半世紀,1962
── 中化六十周年特刊,1972

── 麻坡永春會館90周年紀念特刊,1984

── 麻坡漳泉公會金禧紀念特刊,1986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