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 2011

同盟會與麻坡(九)

關心民族興亡思潮


──顏經文(左),永春東山人,18歲下南洋,在麻坡以種植為業。墾園購屋,成為富翁,熱心公益。

商餘,他常專心閱報,關心國家大事,對清政府的腐敗極為不滿。在李竹痴、汪精衛到麻坡宣揚革命後,顏經文與麻同志組同盟會,為改變民族命運忙碌奔波。



──謝烏梳(右上),字昭燕,福建南安人,19歲到新加坡,以販賣鮮魚為業。23歲時,他移居麻坡,經營檳榔椰子生意,進而興建樹膠煙房和椰油廠。事業有成後,急公好義,捐助公益,十分慷慨。他加入麻坡同盟會,除了為支持革命奔波外,又大力推動麻坡的文教社活動。20年代,他為中華學校籌建新校舍盡了不少力,並捐獻2千元。



除了對麻坡文化教育的影響之外,同盟會及其領導人促進了麻坡華社出現一股強烈的關心民族興亡和民族自強不息的思潮。

麻坡華社關心和資援辛亥革命前孫中山發動的多場起義運動,同時也慷慨援助民國成立後的二次革命和三次革命。

對此,林博愛在《南洋名人集傳》書中有不少的記載。下面摘錄書中描述麻坡先賢支持孫中山革命事業的部份內容。

鄭文炳捐資助餉:

〞辛亥正月初一,廣州新軍反正;3月29日,72烈士攻督署遇害;8月20日,武漢光復,君(鄭文炳)無役不捐資助餉。至民國成立,經第二次第三次革命,亦捐助如常。〞

劉靜山盡通身氣力:

〞自河口鎮南關之役,粵中新軍反正,黃克強君等攻督署而72烈士遇害,武漢起義,全國光復,君(劉靜山)無不奔走呼號,提倡捐款,濟其軍儲,通身氣力,實盡於此。孫大總統贈以優等旌義狀。〞

顏經文捐資接濟:

〞內地一舉一動,無不捐資接濟其糧。3月29日,黃克強等攻粵督署及8月20日武漢光復等役,為最奔走忙碌。〞

林照英力捐巨款:

〞內地黨人稍有動作,則函電交馳,力捐巨款,以為接濟。尤以辛亥3月29日之役及8月19日武昌起義之役,最為僇力幫忙。〞

謝烏梳隨眾奔奏巨款:

〞君奮然入麻同盟會,首終抱三民主義……辛亥光復以後,經二次三次革命,亦皆隨眾奔奏巨款,以濟軍民之需,尤嘗到處鼓吹同志入盟,其熱心國事又如此。〞

劉築侯輸將樂助:

〞凡有熱心志士,奮勇健兒,出為轟轟烈烈之舉,發為改弦更張之計,則莫不解開義囊,輸將樂助。〞

書中記載,當年捐助軍餉,支持革命的麻坡人還有張蘭芳、劉應鏑、蔡廷瑞、陳振打等。這些人都是早年創辦和發展麻坡中華學校的麻坡華社精英。

此外,有兩位早年同盟會革命家與麻坡有關係。一位是馮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提到的麻坡同盟會黨員湯壽山。相信麻坡同盟會的湯壽山曾與孫中山一起策劃潮州黃岡起義。在1907年孫中山於新加坡晚晴園與黃岡起義同志合拍的一張照片中,有湯壽山、張永福、陳湧波等人。

另一位是湯秀山。在前來麻坡之前,湯秀山早於1895年就參與孫中山的革命運動。他參加了孫中山最早發動的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孫中山逃往日本,湯秀山逃到麻坡,組織麻坡啟智書報社。湯秀山有不少同志在革命中犧犠,如陸皓東、陳人浩的叔父陳可均、劉師復等。(見《南洋名人集傳》第1冊242頁)

1907年,在新加坡的晚晴園,孫中山(右一)與策劃黃岡起義的同志合照。後排站立者左起為孫中山、陳湧波和湯壽山。據馮自由在《海外各地中國同盟會史略》中記載,湯壽山是麻坡同盟會要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