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4, 2011

同盟會與麻坡(十)

支援抗日洶湧澎湃

麻坡「救國三劍客」:

鄭文炳(左)、顏逈華(右)、林彬卿(下)。






七七蘆溝橋事件爆發,麻坡華社反應快速,率先成立籌賑會,出現了「救國三劍客」,過後成為「籌賑模範區」。

鄭文炳曾任麻坡同盟會會長,獲中國國民政府頒榮譽獎章。日軍佔麻坡時,他在峇株巴轄宋加蘭遭殺害,年終72歲。

顏逈華,學問淵博,為麻坡樹膠商巨擘,麻坡國民黨執委。顏逈華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深受日本間諜注意。馬來亞淪陷後,顏逈華在峇株巴轄宋加蘭被日本人殺害,終年44歲。

林彬卿文學淵博,為書法家,在麻坡創《天南吟社》。他參與創組麻坡籌賑會,極力宣傳抵制日貨。日軍佔領麻坡,林彬卿被捕,在峇株巴轄新加蘭遭殺害,年終63歲。

麻坡「救國三劍客」之一:林彬卿。


到了30年代,由於日本野心勃勃企圖併吞中國,中國面對亡國危機,麻坡華社關心民族興亡的思潮轉換成支援抗戰的社會運動。從1928年的五卅慘案,到七七蘆溝橋事變,直到日本佔領馬來亞前夕,麻坡華社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救亡運動。籌賑運動波瀾壯闊,在武漢合唱團到麻坡籌賑演出時,麻坡抗日救亡運動幾乎達到沸騰狀態。麻坡因此成為《籌賑模範區》。

早年同盟會在麻坡播下的關心民族命運,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思想種子,在這時期爆發出巨大的力量。同時早期麻坡同盟會領導成員也在籌賑救亡運動中扮演領導角色。這裡就以兩位同盟會領袖鄭文炳、張開川的事跡來反映30年代麻坡華社關心民族興亡的狀況。

1928年,濟南五卅慘案爆發時,鄭文炳義憤填膺,推動麻坡成立後援會,募捐救濟難民,同時致電國民黨政府,吁向日本強硬交涉。鄭文炳出任後援會財政,日夜奔波籌款,幾忘眠食。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件爆發,鄭文炳聞訊,反應強烈,快速行動。7月9日晚上,他在麻坡桃源俱樂部與十多位麻坡華社精英會商,討論支援抗日行動。

關心民族興亡心切,他顧不了其他地方的華社是否將響應,便率先行動。他於7月13日召開麻坡永春會館緊急會議,在顏逈華、林彬卿、鄭友專和劉國七等人的支持下,《麻坡永春會館救濟祖國難民會》宣告成立。這離七七事件爆發僅一周之久。鄭文炳在會上帶頭捐出3千元,並在兩天之內,籌得義款2萬多元。再過一周,麻坡一筆2萬零350元的義款便匯往中國政府財政部,這是七七事件後首宗南洋義款。

1937年,麻坡鄉區巴力苦麻林家宗為支持抗日,購買了250元公債。他的兒子林梓材還收藏着當年父親買的公債。


在鄭文炳的領導下,麻坡永春會館一馬當先成立籌賑會,帶動了新馬其他地區相繼成立籌賑會。

為了推動籌賑,鄭文炳致力勸捐,廢寢忘餐。每當麻坡有婚禮或喪事,他均勸以節約助賑。對於賣花、賽球和義賣雨具寒衣的籌賑活動,他都盡力以赴。當時鄭文炳、顏逈華和林彬卿三人配合投身抗日籌賑救亡活動,被人喻為「救國三劍客」。鄭文炳出錢出力,顏逈華善於演說宣傳抗日,林彬卿的筆鋒銳利,善於寫抗日文章。

麻坡華社在鄭文炳、張開川、林彬卿、李天賜等人的推動下,於7月19日成立了《麻屬華僑救濟國難民委員會》,展開新一輪籌賑運動,共籌得67萬6千7百75元,匯給中國政府。(見《麻坡華僑義烈史》)




Align Center

張蘭芳(左),字伯驤,潮州潮安人,參加同盟會。辛亥前後,為支持孫中山,慷慨捐獻。童年到麻坡,隨父經商,父逝世後,繼承父業,掌管潮裕豐號。業務興盛,種植膠園百畝,經營輪船,川行麻河沿岸各港。熱心教育,20年代,獻捐4千元,助中華學校建《四維堂》新校舍。









蔡廷瑞(右),廣東澄海人,參加同盟會,對孫中山領導的多次起義行動,皆盡量輸將軍餉。

蔡廷瑞幼時喪失雙親,隻身下南洋投靠在麻坡的叔父。蔡廷瑞在麻坡墾闢樹膠園數百畝,振興航業若干處,開設酒莊,置不動產,成為大資本家。1919年,蔡廷瑞與鄭文炳等人為中華校建新校舍,聯名呈函柔佛蘇丹,同時個人帶頭捐獻4千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