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6, 2020

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下)


跟踪历史脉搏(下)

文:鄭昭賢

按: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歡庆90周年紀念,出版〈星洲日報九十〉紀念刊。我應邀撰寫一文,回顧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1972年創立后,首28年所走過的道路。 星洲日報國際組緊緊跟隨人類歷史脉搏,留下寶貴的歷史記錄。此文總結了這段歷史時期,星洲日報國際組報導的焦點,二十世紀后期的五大事件。這顯示,星洲日報國際組特別關注東南亞華人的遭遇、苦難和命運。



“四人幫被捕”真與假?

踏入報館時,正值中國文革動亂方興未艾,影響中華民族的命運,自然地,這成為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報導的焦點。有兩件事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第一是林彪坠機身亡,第二是四人幫被捕瓦解。

當年中國還處於較封閉的社會,重大的政治新聞,外界難以獲得詳情。像林彪逃亡,坠機身亡的事件,初期外界很難知道底細。在我進入星洲日報不久,澳洲名記者貝卻敵(W.G.Burchett)發表特別報導,首次透露林彪坠機詳情。接獲這篇報導,如獲致宝,主動連夜趕譯,交報館刊登。看到報館能搶先登出這篇特稿,內心欣喜。

1976年10月,突然接獲華國鋒逮捕江青等,一舉粉碎四人幫消息,同事們震驚。這是件爆炸性大新闻,非同小可。谨慎起见,報館要求中國大使馆证实,然而當時得到回复是: 造谣! 隔天新闻报导只好以造谣性质的新闻处理,特別指出中國大使馆否認發生這件事。

粉碎四人帮,文革結束,鄧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星洲日报关心中国改革发展,追随中国改革的步伐。当年中国,意識形態包袱沉重,长期僵化思想,不易接受市场经济的规则,因此改革起步艰辛。星洲日报转载港报的消息和评论,向读者提供信息。记得當年為了輕微調整火柴價格,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新旧思想要經過一番纠缠和較量。

制作〈李鵬中槍〉号外

1989年爆發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國際新聞組經歷一段高度緊張工作的日子,忘寢廢食地跟蹤。科技的進步,國外電傳彩色照片日益普及,當時報館剛進入採用外電彩色新聞照片的時代。中國學生在北京天安門示威,爆發衝突,外國通訊社傳來一張張震撼人心的現場圖片。一圖勝千言,我們十分重視照片處理,挑選和編輯照片絕不馬虎,以期發揮最佳衝擊力。

當年的國際新聞彩照是由政府的馬新社控制,同時是由三張底片合併而成。我每天必須打電話與馬新社挑選和預訂天安門示威照片,並派人前往馬新社拿照片。每天緊張工作,一面要緊盯示威新聞的最新變化,一面要預訂新聞照片,策劃制作新聞專輯,忙得不可開交。

在這期間,發生一件終身難忘的事,在緊張工作中失手,受假新聞所誤導。示威學生與政府對抗的最緊張時刻,我們突然接獲爆炸性的消息,李鵬總理遭人開槍射擊。如此重大的消息,必須搶先報導,於是報館決定出版号外。

決定出版〈李鵬中槍〉号外之前,報社先與香港的明報聯絡,詢問這消息的可靠性。在獲得明報方給予肯定回复後,大家立即動手,輯編、印刷、出版、運輸等工作,以求最快地把〈李鵬中槍〉号外送到各地讀者手上。假新聞号外推出,還沾沾自喜。

當天傍晚,剛巧社長張曉卿為了慰勞辛勤工作的員工,特地從外地運來大批 榴槤,擺放總社停車場上,舉行星洲日報榴槤大餐會。正當大家興高采烈吃榴槤時,香港傳來消息,李鵬中槍是假消息,是支持學生人士故意放出的假消息,以剌探李鵬身在何處。這是晴天霹靂,印好的号外〈李鵬中槍〉己在運輸途中,只好緊急阻止輸送、收回和銷毀。這是我在新聞線上奇特的經歷。

我們不是單獨中招,受誤導,香港報章也誤以為真,連西方有些媒體也受累。大家只能過後澄清。

神州刮起鄧旋風

發生了六四事件,中國在世界上頗為孤立,但鄧小平高瞻遠矚,排除萬難,堅持改革開發。他的行動,他的思想和他的講話,影響中華民族的命運。當時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及時察覺,緊抓這個重點,跟隨歷史脈搏,全力以赴報導。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南巡講話,影響中華民族的走向。星洲日報第一時間報導,制作鄧小平南巡特輯。星洲日報詳盡的報導,引起讀者的共鳴,希望進一步了解鄧小平南巡的影響。
 

鄧小平南巡特輯

於是,雪蘭莪中華大會堂青年团發函,邀請國際新聞組主任鄭昭賢,到中華大會堂發表演說,分析鄧小平南巡的影響。以〈鄧旋風吹遍神州---談中國政治與經濟改革〉為題,鄭昭賢在演講中指出,鄧小平敢于化解“社”、“資”兩家的藩籬和世仇,他將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佔一席重要地位。同時星洲日報分兩天推出〈神州捲起鄧旋風〉特輯,以〈社資通婚大搞經濟〉和〈“左”可以葬送一切〉兩篇文,分析鄧小平南巡的影響。

鄧小平指引中國邁向康莊大道,然而他沒有機會見證1997年7月香港回歸中國懷抱,鄧小平於當年2月撒手西歸,走完顛簸起伏的一生。星洲日報對這位偉人的逝世,重視萬分,趕在第一時間推出星洲日報号外:〈永別了,鄧小平〉。


鄧小平逝世号外

我們制作的号外〈永別了,鄧小平〉,向讀者介紹這位20世紀有重大影響力的風雲人物,回顧鄧小平走過的歲月。号外以中間對開的兩大版,刊登星洲日報搜索到的歷史性圖片,反映鄧小平一生的道路。

讀者和公眾人士獲得這份特別贈送的号外,讚不絕口。有些人說,這号外值得珍藏,並表示讚賞星洲日報對處理重大新聞的快捷與果斷。


星洲日報号外中間對開圖片版:鄧小平一生的道路。

隔天,星洲日報再推出邓小平逝世特辑,佔幾個大版,登出多篇回顧與展望評論專稿。〈鄧小平思想:驚醒睡獅〉、〈鄧小平韌力非凡〉、〈鄧小平一生的道路〉、〈鄧小平的外交战略〉、〈鄧小平身後的中國政局〉、〈鄧小平的功與過〉等專稿,讓讀者懷念這位偉人,展望中華民族今後的動向。

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社长刊登〈他,救了新中國!〉挽词。挽詞有力地總結這位偉人的歷史性影響:救了新中國!名留青史,永垂不朽。



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的輓詞

1997年7月,香港回归中國,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集中火力,搶先制作香港97回歸特輯:〈150年滄桑---香港今昔〉,再於回歸日當天推出14大版〈香港新紀元〉特輯。兩個特輯反映香港人的奮鬥精神,香港走過的艱辛歲月,從穷鄉僻壤到世界金融中心,反映政、商、文、影視各業精英的事跡,他們笑傲香港的神奇故事等。

當時,星洲日報與中國駐馬大使館配合,在大使館假吉隆坡國家博物館舉行香港回歸特展上,派發星洲日報精心制作的97回歸特輯:〈150年滄桑---香港今昔〉。16版的特輯,圖文並茂,記載和回顧歷史事件,深受好評。




香港97回歸特輯


緊追東歐變天

20世紀末期,身在報館國際新聞組,處理東歐變天,柏林圍牆倒塌,德國統一,蘇聯瓦解,一連串歷史性事件。當時,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可說是屏住呼吸,緊追時代歷史脈搏演變,不惜版位報導,讓讀者 了解這些左右人類命運的事件。

在這期間,有機會三度親赴現場,為讀者報導東歐變天新聞。1987年,首次踏足莫斯科、烏克蘭的基輔和蘇聯歷史名城列寧格勒。此行目睹蘇聯制度造成日常用品匱乏,人民排長龍購物難,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弱點,未具所宣傳的優越性。1990年2月,在戈爾巴喬夫推行改革開放時期,飛到中亞細亞的烏茲別克,了解這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發生的變化,為關心蘇聯變革的讀者帶來第一手的報導。。

1990年年底,德國舉行統一後的首次大選,受德國政府之邀,前往東德、西德訪問兩周,了解德國人對國家統一的感受。再從德國飛波蘭,採訪波蘭總統選舉,了解波蘭人在變天後的感受和對華爾沙總統的看法。回國後,星洲日報推出10期〈東歐變天後〉系列,詳細報導此行的所見所聞。


在東歐人民展開轟轟烈烈示威行動,希望變天的時刻,星洲日報迎來一位杰出的時事評論員,讓星洲日報的東歐變天報導生色不少,更具吸引力。他是身在德國漢堡大學的關愚謙教授。關博士在中國批斗盛行的年代,被迫逃亡海外,因此對蘇聯和東歐的劇變有強烈感受。他充滿激情地為星洲日報撰寫東歐評論,同時還親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發表專題演講,吸引大批讀者出席。關愚謙多次上香港鳳凰電視台,針對特定重大事件,發表精闢見解。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與關愚謙的關係一度十分密切,可惜他於今年病逝德國,享年87岁。  

轉眼間,數十年光陰流逝。回顧20世紀最後近30年的時光,身在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見證一宗宗歷史性事件上演與落幕,忙於制作一個個圖文並茂的新聞特輯,工作繁重,但心情愉快。

作為一份具有社會使命感的華文報章,那段時期,國際新聞組不負所望,生機勃勃,對影響海外華人命運,影响人类命运的事件,能排除萬難,主動挖掘、及時報導,克盡報人之天職。
(2019年正月)稿于八打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