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4, 2015

訪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回顧華社先賢事跡          文:鄭昭賢

 

 踏進“僑博”,眼前出現巨型壁上浮雕:〈根〉

 

黃紀凱館長(左二)和呂咏梅主任(右一)陪同筆者夫婦參觀僑博。

踏進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簡稱僑博),眼前正面牆壁,呈現一幅巨型浮雕〈根〉,象徵海外華人“落葉歸根”和“落地生根”,同時也象征“根深葉茂”的凝聚力和頑強的生命力。

沒想到黃紀凱館長和呂咏梅主任熱情接待,深感榮幸。在黃館長陪同下,參觀四個展區,听他一路講解,前後兩句鐘,獲益不淺。走了一圈,讓我對百多年來,海外華人的艱辛,堅韌不拔的精神,對住在國和祖籍國(中國)的貢獻,有進一步的感受。

我關注的焦點當然是馬來西亞華人的史料,以及海外華人對祖籍國(中國)的貢獻,對居住國的貢獻。

星空下的海外巨星

黃館長告訴我,“僑博”通過對海外華人人物的介紹,反映海外華人的艱苦奮鬥創業,聰明智慧的成就,以及愛國愛鄉的貢獻。館內設一弧形電子展示板,介紹300名有成就、有貢獻的海外華人。
我看到大視屏上出現多位新馬華社先賢和企業家的肖像和生平介紹,背景是浩瀚的星空。在星光閃爍的天空下,出現海外華人先賢巨星的肖像。我注視着視屏上出現的新馬最超卓的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改革者陳嘉庚的肖像,回顧這位到海外創業,敢以與洋人較量,大力支持中國抗戰和“傾家興學”的偉人,同時我希望更多年輕人瞭解這位偉人的事跡,學習他的精神。

大視屏介紹陳嘉庚的說明寫道:陳嘉庚一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卓越的貢獻。生前曾被毛澤東稱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歷史上第一所,也是唯一的海外華文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創始人陳六使先生也出現大視屏上。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南大之父”陳六使以大無畏氣魄,領導東南亞華社,建立南洋華文教育堡壘----南洋大學。陳六使白手成家辦教育,含辛茹苦創南大,一擲萬金無吝色,然而他不為當年時代政治背景所容,遭褫奪公民權,然離開南大,最終這間海外華文大學走進歷史。

大視屏也展現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肖像,張曉卿目前領導一個龐大的海外華文報業集團。屏幕上的說明寫道:張曉卿1936年出生在馬來西亞一個山村里,兒時全家以割膠為生。張曉卿笑着說,那時他所想的,就只是怎樣活下去。1975年,張曉卿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家木材公司,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他的木材公司已成為一個龐大的集團。
博物館有一小展廳放映紀錄片。我到訪時,剛好在播映由張曉卿制作的〈下南洋〉。這是一部反映華人在東南亞開拓發展之經歷的紀錄片,出品人張曉卿和高峰,總策劃江迅。這部華人歷史紀錄片的放映,讓博物館更好地展現海外華人的辛酸和創業事跡,散播中華文化的角色,關心中華民族前途,敢於犧牲的精神。
“族魂”林連玉詩詞
博物館展出馬來西亞華社為爭取母語教育的奮鬥史,通過“族魂”林連玉先生的詩詞和事跡,反映這段可歌可泣的維護華教,維護中華文化歷史。展示窗內有林連玉與妻葉麗珍和養女林達的合照和他的詩: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海外孤雛孤苦甚,欲憑雙掌挽狂流。
展示板上寫道:20世紀50年代,在風雲起伏的馬來亞獨立建國運動中,林連玉先生致力于宣揚華人應視馬來亞為祖國,馬來亞的各民族須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繼承母語教育的權利,反對政府故意消滅華文教育的政策,因而受到當局仇視。逝世後,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界尊稱他為“族魂”,以肯定他畢生捍衛華族教育權利,實現華族與各兄弟民族平等地位的貢獻。他的忌辰(1218日)被定為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節。

“族魂”林連玉的詩以及與家人的照片。

馬來亞港主先賢
博物館展出馬來西亞華社先賢百多年前下南洋,到東南亞披荊斬棘,為住在國創造財富。其中一項是馬來亞的港主制度,在此制度下,柔佛蘇丹招引大量華人種植者移入,掀起柔佛開墾拓荒高潮。“僑博”收藏早年港主制度下華人港主發行的貨幣,有港主鑄造的錫幣和港區內的陶瓷代幣(豬仔錢)。
黃紀凱館長站在陳列麻坡首任華人甲必丹蔡大孫史料旁為我講解。壁上的展板介紹吉隆坡的陸佑,砂拉越詩巫的黃乃裳和葉亞來等華族先賢事跡。
當年蔡大孫的才華獲得柔佛蘇丹的欣賞,蘇丹於1886年委任他為麻坡甲必丹,負責開發麻坡,同時推舉開發麻河兩岸約20條港的港主。120多年後,這位麻坡甲必丹的事跡歷史,展現在北京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黃紀凱館長(左)指着麻坡甲必丹蔡大孫的史料,與筆者交流。有關麻坡先賢史料是由筆者捐贈。
慰陳嘉庚在天之靈
關於這間宏偉的“僑博”,黃紀凱館長告訴我,建造費耗資人民幣3 億元,員工總數逾百人,其中史料管理人員20多人,年經費要人民幣1 千萬元(馬幣約680萬令吉)。我心想,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是以民間力量辦華人歷史博物館、華校校史館,物力人力是那麼單薄,是多麼的不容易。中國目前的情況完全不同,以他們的國力和人力,能夠創辦和維持十分完整、全面的歷史博物館。
1960年,陳嘉庚在北京首創建造〈北京華僑世界博物館〉,可惜他於1961年與世長辭,遺願未了,留下一筆人民幣50萬元的建館基金。幾經波折,半個世紀後,一座雄偉的華僑博物館終於巍峨高峙北京市區,陳嘉庚在天之靈,一定十分欣慰,海外華人也引以為榮。
201511

“僑博”展出由鄭昭賢捐贈的麻坡首任甲必丹蔡大孫史料。
僑博館內的檳城華僑抗戰紀念碑模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