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5, 2008

美斯乐孩子穿拖鞋上学

美斯乐的故事(四)

美斯樂村的孩子穿拖鞋去上學。這是美斯樂暹文小學清早學生集會聽師長訓話的場面。



來到美斯樂學校,學生們正在學校球場上集會升旗。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
,幾百名學生列隊站在球場上,聽校長訓話。

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們身上。只見他們腳上穿著日本拖鞋,就到學校上
課。在我國,小學生上學時有乾淨的白鞋穿,物資充足,他們遠比美斯樂
的學童幸福。

美斯樂學童早上在泰文學校學習泰文,下午或其它時間又要學習華語華文
。他們是國民黨殘餘部隊的後代,是他們的希望。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
孩子的前景肯定會比他們的前輩光明。

作者與美斯樂少數民族婦女合照。

三個邊區三個悲劇

我曾經到過泰南勿洞,參觀馬共人員聚居的和平村與友誼村。我感覺,美
斯樂一帶的山,比泰南友誼村、和平村那里的山更加險峻雄偉。

置身於泰北金三角,遙望遠處重疊的山巒,心中默默沈思。在泰國國土上
,一南,一北,有兩批完全不同的人,命運坎坷,為著完全不同的政治理
念,一生經歷槍林彈雨,到頭來希望落空,最終流落他鄉,回不了家。

1980年,我冒險到泰國東部邊界的阿蘭鎮,潛入柬埔寨,目睹越軍佔領
柬埔寨和波爾博極端思想造成的悲劇,當時,我置身於遍山漫野的難民
群中,傾聽龍的傳人哭訴他們的悲慘遭遇。

28年前,筆者(戴眼鏡者)在泰柬邊界考依蘭難民營訪問柬埔寨華人難民。

人類歷史進程中的種種衝突,留下一個個悲劇。泰國的南部、北部、
東部3個邊區留下3個悲劇。邁進了21世紀,我不敢希望人類社會的衝
突會消失,只希望少一些衝突,少一些悲劇。

娃娃兵踏上不歸路

美斯乐的故事(三)

斷腿老兵與女兒。

我遇到的國民黨老兵都是中國雲南省少數民族。他們有些在12歲時,有些
是在14或15歲時就跟隨國民黨部隊遠離故鄉,進入泰北金三角。我心想,
當時這些娃娃兵哪里懂得甚麼政治?他們只不過是不幸地被卷入政治衝突
的旋渦中,輾轉征戰,最後流落泰北。

走出老兵的會所,匆匆地參觀在旁的一間簡陋
的華文小學,我獨個兒沿着一條泥路走,遇到
了一位斷了一條腿的老兵。他腋窩下拄兩枝
柺杖,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走。

這名殘廢老兵緩緩地說,他十多歲就跟隨國民
黨軍,在為泰國政府剿共時斷了一條腿,如今
泰國政府每月都發給養老金,同時,台灣方面
也出錢為他蓋了房子。他指著路旁一列房子說
,這是台灣同胞為這里的殘廢老兵蓋的房子。


少小出征老大不回,這些軍人沒有返回故鄉,而是娶了當地的山地姑
娘,在這里安家落戶,養兒育女。我拿了100銖泰幣給這位斷腿兵士
的女兒,我心想問他,當時他為何要打仗?現在他想不想回雲南老家
?但我沒有問出口,匆匆地與他告別。

雷雨田將軍落淚

美斯樂的故事(二)

美斯樂《榮民之家》辦事處張掛孫中山和蔣介石像。右下是段希文將軍像,寫着:美斯樂之父,美斯樂第一偉人段希文將軍遺像。


清晨,我們從泰北清萊鎮出發,乘坐小客貨車直奔泰緬邊界。

車抵達進入緬境的一個關卡之前,轉右進入一條通往山區的柏油路。
這是一條興建不久的公路,彎彎曲曲,沿著山勢,忽左忽右,又上又
下地向前伸展。

路旁山谷,偶爾可看到山地少數民族的茅舍村
落。有時看到三三兩兩的少數民族學童走路去
上學。李玉華說,他小時候,曾一整天步行走
山路,才從美斯樂村走到大路旁。

坐在小客貨車上,面前展現一座座雄偉的高山
。公路兩旁的山坡,不時可看到一片片的玉米
、茶樹、果樹等,只是沒有看到生產鴉片的罌
粟。左圖是種植來讓遊客觀賞的罌粟花。

流落泰北邊區的國民黨軍,原由段希文將軍率
領。段將軍逝世後,由雷雨田將軍繼承其職位
,領導泰北的小中國。李玉華說,雷將軍目前已八十多歲了,住在美
斯樂。

我立即要求李玉華設法為我安排會見雷將軍。他答應我打電話給雷將
軍,令我十分興奮。不過,他說,雷將軍年歲大了,少見外客,能獲
得與他見面的機會不高。同時,雷將軍的雲南腔十分重,對我來說,
與他交談,不易聽懂他所講的話。

後來,我沒有見到雷將軍,李玉華的話令我空高興一場。

時過境遷,冷戰結束。時代不同了,以前的敵我關係淡化了。

我問李玉華,中國政府是否曾與泰北國民黨殘餘部隊接觸,是否曾向
這批流落泰北山區的龍的傳人提供援助?

他說,中國雲南省省長曾到美斯樂會見雷將軍,不過,由於這位省長
的談話不得體,觸發年老的雷將軍悲從中來,忍不住在歡迎儀式上當
眾落淚,講不出話來,其他人必須代他在會上致辭。

李玉華說,有誰願意拿槍,與自己人互相殘殺?誰願意長期背井離
鄉?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只有走上這條路。李玉華以簡短這幾句話
,反映流落泰北國民黨部隊的心聲。


將軍之墓北望故國



抵達美斯樂村,我們首先到段希文將軍的墳墓憑弔。

段希文將軍的墳墓建於山坡高處,居高臨下,
面對一片優美的山林景色,風水極佳。大理石
墓碑以中文、泰文和英文刻著“段將軍希文墓”
,墓亭上掛著兩個橫匾,第一個寫著“愴懷曷
極”4個字,另一個寫著“風範永欽”4個字。

李玉華說,段將軍堅持不離開他的部隊,不離
開美斯樂,不去台灣。最終他死在美斯樂、葬
在美斯樂。他的墳墓面向北方,北望故國。站
在段將軍的墳墓處,李玉華指向遠處重重疊疊
的高山峻嶺說,那里就是中國。

老兵露出傷腿

接着,我們參觀美斯樂的“榮民之家”,參觀國民黨老軍人的會所。在簡
陋的會堂里,正面牆上高展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中華民國國幟,旗的
兩旁是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肖像。段希文將軍的肖像掛在蔣介石的下方。

國民黨老兵,在戰場上多次受傷。

台灣人捐不少金錢、提供不少物資,援助美斯樂的國民黨軍人。只見壁
上貼着寫滿台灣捐助人名字的紅色長紙條。

我問候在會所內的兩名國民黨老兵,與他們聊天。他們掀開長褲的褲腳
,露出他們在打仗時受傷的腿。

為爭取泰國政府接受這支國民黨軍在泰國邊區長住久留,國民黨軍曾肩
負重任,替泰國政府追剿邊區少數民族共產黨游擊隊。泰國政府軍花了
很長的時間都無法平息邊區共產黨游擊隊的叛亂,國民黨軍卻能夠在很
短的時間內,一舉撲滅邊區的共產黨游擊隊活動。但是,戰情慘烈,代
價高昂。

國民黨部隊折損了一半的兵員,許多士兵終身殘廢。那兩位老兵就在當
時的戰役中掛彩。

八年前的美斯乐

美斯樂的故事(一)

八年前,我到泰北金三角的所謂〞小中國〞──美斯樂,聆聽流落在泰北山區龍的傳人講述他們的故事。當時我寫了一篇《流落在泰北山區的華人》,發表在馬來西亞華文報《星洲日報》上。新加坡的聯合早報把這篇文張貼在他們的網站上,接着其他網站也張貼這篇報導。不過,網上的文不完整,同時沒有我當時所拍攝的美斯樂照片。

因此決定在此張貼此報導,以充實《東南亞華人部落格》中泰國華人部份的內容。


泰北國民黨殘餘部隊後裔李玉華當導遊,向遊客示範使用玩具槍射擊目標。

在美斯樂,我要求李玉華與山地民族婦女合照。李玉華的父親是雲南回民,國共內戰時,隨國民黨軍隊撤退至泰北。


一行人飛抵泰國北部的清邁市。我的主要目的是要到泰北金三角山區的美
斯樂村,有人稱之為泰北的小中國。

沒想到,我們的嚮導就是泰北國民黨殘餘部隊的第二代,令我喜出望外。
他姓李,名玉華,現年31歲,老家在美斯樂。他出生於美斯樂村,目前住
在清邁市,職業是導遊。

40年代末,中國發生國共內戰,最後國民黨退守台灣。當時,雲南一支國
民黨部隊孤軍作戰,從中國雲南省翻山越嶺,退至緬甸,再進入泰北荒山
野嶺地帶。經歷千辛萬苦,流血流淚,在段希文將軍的領導下,他們終於
在泰北金三角山區安頓下來,在那偏遠的山區安家落戶。

60年代,女作家曾焰與她的丈夫在中國文革時期,遭受種種迫害,也從雲
南越過邊界,翻山越嶺,逃至泰北金三角地帶,在當地的華文學校教書。
曾焰寫過的幾本書,如《蒼天漠漠》、《美斯樂的故事》,生動地反映流
落在那里的龍的傳人,以及當地少數民族的生活情況與遭遇。

十多年前,讀了曾焰的書,就興起了要到泰北美斯樂和滿星疊這些地方跑
一趟,想親眼看看這些在“歷史過錯之悲劇下”的人物,聽聽他們講述他
們的人生感受。

熱愛中華文化

導遊李玉華的父親是來自雲南的國民黨軍人。他隨軍作戰,撤退至泰北。
然後,他娶了當地少數民族彝族姑娘為妻,生下6個兒女,可惜在當時的
艱苦條件下,4個養不活,只乘下李玉華和他的姐姐李玉嬌兩人。

李玉華說,他的父親和姐姐目前還住在山區美斯樂,而他卻與妻子住在清
邁。他已有2個孩子,一個8歲,一個3歲;大兒子已上學,就讀泰文學校
。不過,他說,他準備送孩子回美斯樂,讓孩子在美斯樂學習華文。可見
當地的國民黨軍人第二代 仍然熱愛中華文化。

簡陋的美斯樂的華文小學。



三成是中國回民

在清邁,我看到回教餐館。一些面孔像華人、頭戴回教小白帽的老漢在進
餐喝茶。同時,我發現,李玉華對回教教義十分熟悉,原來他的父親是來
自中國雲南的回族。

李玉華說,在美斯樂定居的國民黨軍人當中,30%是中國回民。這些回民
有回教教名,他們遵守回教齋戒月等回教習俗。李玉華原名為阿都拉賓華
合,他還以阿拉伯文寫出他的回教教名,熟練地以阿拉伯語念出回教的經
文。

美斯樂的年輕人到台灣讀書不出奇。然而,美斯樂的青年遠赴中東回教國
家留學,卻鮮為人知。李玉華說,土耳其和沙地阿拉伯政府向美斯樂村的
青年提供獎學金,讓他們到土耳其和沙地阿拉伯留學,攻讀宗教。李玉華
的姐夫就是其中的一位。


泰北山地民族的小孩。

Tuesday, June 10, 2008

《金三角血泪》

林榆文长篇小说

林榆文

林榆文著的《金三角血淚》揭開神秘金三角販毒基地的內幕。

這本書反映販毒集團頭目的殘忍狡詐和深山老林中的煙農生活。













泰南华文文艺协会会长林榆文不只是一名商人,同时他还喜欢写作。泰南
华文文艺协会的纪念特刊中就有收集他的文章,他到各地经商旅游所写的
见闻报导。

1990年,他以木易水笔名出版了一本长篇小说《金三角血泪》,由北京的
《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经销。

不做违背良心生意

这本书揭开泰缅边区金三角毒贩基地不少神秘的内幕。书中反映犯毒集团
头目的残忍狡诈、吸毒者的可悲下场,以及居住在深山老林里之烟农的真
实生活情况。

原来林榆文有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让他能很清楚金三角毒贩的活动
与行为。

林榆文出生於泰北清迈。父亲是中国北方人,母亲是云南人。父母后来移
居缅甸,在著名的金三角找生活。

他从小就生活在神秘的金三角地区,熟悉那个地区的毒品活动。他说,如
果他肯背着良心做生意,他早已成为大富豪。

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环境,不少邻近地区的人进入金三角,涉及暴利致富
的生意。


熟悉女作家曾焰

我问他小时候在那里受教育,在哪里念大学?

林榆文说,小时候,生活在金三角地区,那里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山高皇
帝远,居民很容易越界往来。年轻时,他就是从金三角越境到云南的昆明
念书。后来,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局势一片混乱,造成他没有机会上大
学。

过后,林榆文定居泰北的清迈。他在清迈开过中药店,也经营过书店。

我顺口问他可否认识曾焰,那位一度生活在金三角,并把她在金三角的生
活经历生动地记录成书的女作家?曾焰的著作有《苍天漠漠》、《美斯乐
的故事》等。

林榆文说,当然认识。想当年,曾焰还未前往台湾之前经常到他的书店看
书买书,并与他聊天。他说,算起来,他是曾焰的长辈,所以有些事情曾
焰还找他谈,征询他的意见,包括她是否应移居台湾。

他说,当时曾焰挺可怜,丈夫死了,单独一个女人还带着小孩。

希望拍成电视剧

林榆文透露,《金三角血泪》这本书反映的都是有真实根据的人与事,情
节曲折。他认为,如果能把这本书拍成电视连续剧,一定很精彩,受人欢
迎。

为此,他找过北京电视台,商量把书拍成电视剧。很可惜,得到的答覆是
,以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还不可能把边区的贩毒活动详情搬上电视荧幕
,呈现在所有电视观众面前。

Monday, June 9, 2008

泰南华文文艺协会

访会长林榆文

泰南华文文艺协会会长林榆文


愛護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泰南華文文藝協會出版紀念特刊。















在当地朋友的安排下,我在泰南合艾拜会了泰南华文文艺协会会长林
榆文,听他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泰南华文文艺协会成立於1998年7月,迄今已有10历史了。林榆文是
泰南华文文艺协会第二任会长。华文文协每月出版一份《文艺》园地
。在周年纪念的特别日子就出版纪念特刊。除了出版写作之外,协会
还推动学生华文书法比赛、颁发优秀学生奖金等活动。

还是中文好!

在交谈时,林榆文会长送我两本华文协会出版的周年纪念特刊。他在华
文文协成立五周年纪念特刊中发表一篇题为《还是中文好》的献词。他
说:「中文是我们的母语。站高些,望远些,还是学中文好!」

可见这位泰南成功商人不只勤奋经商,也热爱母语和中华文化,不忘支
持中文在泰国发展。

林榆文出生於泰国北部清迈市,早期在清迈开中药店和书店。

20多年前,他南下合艾发展。他说,他喜欢合艾因为这里有机会接触到
更多华人。这里靠近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经常有不少马新两国华人到泰
南。

林榆文有3名子女,全部送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受教育。他说,马新两地
的教育制度和环境,让子女能学好华文,又学好英文,掌握了两种重要
语文。

华人的竞争力强

林榆文事业有成,有自己的工厂,经营合艾罐头厂(Hatyai
Canning Co. Ltd)。他的厂有一定的规模,生产海底椰罐头饮品和其他
天然果汁及草药保健饮品,出口外销新马等国。

他说,以前他学过中医,开过中药店。他就利用他对草药的知识,研究
利用泰国的农产品和草药结合,制成保健饮品,推出市场,为国家赚取
外汇。

他在泰北清迈有养蜂场。他的公司也生产和销售各种蜂蜜保健品。

谈到华人竞争力与原住民相比的课题,林榆文说,年轻时他生活在泰北
就感受到原住民竞争力弱,难与华人相比。他们没有准备隔夜粮的观念
,今天赚到的钱,就要今天花光。如果今天花不完,今晚他们就睡不好
觉。

华人有勤奋苦干,节俭耐劳,重视子女教育和善於理财的传统。只要给
予机会,他们都能为所在国制造财富,为所在国制造就业机会,促进所
在国的经济繁荣。参观了林榆文的工厂后,更加深了我的这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