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0, 2008

马来西亚华人参政经验

主流內外兩路線各有作用


大选前,巫统青年团领袖高举马来剑。


作為少數族群的東南亞各國華族,應採取何種策略,才能更好維護華族權益和
確保本身族群的發展機會呢?

不久前訪菲,聽到菲律賓華人社會在議論如何爭取進入主流政治,對納入主流
政治寄以厚望。

目前印尼華文報章也出現類似的言論,有人熱心於討論主流內和主流外的課題
。對於納入主流內,或處於主流之外,馬來西亞華族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來,有
深切的感受,也累積了一些經驗。


兩條途徑 交替使用

在馬來西亞的政治環境中,身為少數族群的華族,為了維護本身的權益,基本
上有兩條途徑。第一是加入主流政治,在內部協商爭取。第二是在主流政治之
外,通過各種方法施壓、批評和監督,促當政者公平對待各族人民。簡而言之
,一個是在朝,一個是在野,兩條不同路線。

作為馬來西亞最大華人政黨的馬華公會,長期在執政陣營國民陣線內部扮演其
角色,走主流政治內路線。這是第一種途徑。

馬來西亞的董教總,長期來作為維護華族文化與教育的急先鋒,立於主流之外
,扮演監督角色。不過董教總也一度試探採用主流內的途徑。董教總曾打出所
謂〞打入國陣,糾正國陣〞的口號,派許子根和郭洙鎮等人加入國陣內的民政
黨,希望能更有效地維護華族權益。兩人因此分別有機會出任檳城州首席部長
和內閣部長。

第二種途徑是加入在野華基政黨,如民主行動黨,或者加入在野的馬來人主導
的政黨,以在野的力量,監督當權者的言論、政策與行動,發揮制衡作用。

回顧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馬來西亞華族交替採用這兩種途徑,爭取應得的權益
,走過了辛酸的經歷。


激进路線 代價慘重

獨立前夕與獨立後初期,馬華公會與巫統及印度人的國大黨組成聯盟,在主流
政治內部爭取華人權益。當時馬來族的發展羽翼未豐,馬華公會在內閣中分配
到重要的財政部長和工商部長等要職。

另一部份華人族群認為,馬華公會在主流內部,在執政的聯盟內部,沒有發揮
真正捍衛華人權益的作用,沒有促進社會公正。因此他們選擇組織主流外的反
對黨,加入勞工黨、人民黨和社會主義陣線。他們扮演在野監督角色。

由勞工黨和人民黨組成的社會主義陣線曾贏得一些國會議席,發揮一定的監督
角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社會主義陣線走上過於激進的議會外斗爭路線,經常發動街
頭示威遊行。在那個歷史時期,國際上出現激進思潮,中國文革盛行,馬來西
亞華族左翼人士深受影響。他們採取偏激行動,代價慘重,許多人遭到逮捕,
被送進政治拘留營長期囚禁。

最後左翼政黨甚至訴諸杯葛國會選舉的激烈行動,結果能照顧華族權益的左翼
政黨遭封閉,走上瓦解,十分可惜。


在主流內的困境

過去20多年來,主流外路線者的勢力弱,處境困難,起的作用不大。這20多年
來,華人族群不得不依靠主流內路線,希望能獲得較公平的待遇,能有較公平
的發展機會。在2004年的上一屆大選,大部份華裔選民投票支持巫統主導的國
民陣線。

不幸的,華人選民給予國陣的委託和信任,換來巫統領袖自大和傲慢。他們不
只不關照其他族群的權益,還肆無忌憚地展現霸權心態。當其他族群表示不滿
時,他們就高舉馬來劍威脅(左),十分囂張。他們假借為本族群權益而斗爭
,實為奪取他族權益而自肥。

更為嚴重的是,這個多數族群的主導政黨淪為一個鼓吹金錢政治的政黨。領袖
不僅囂張,同時還濫權,讓少數朋黨份子併吞所有政府工程和損害各民族權益


在國民陣線內的馬華公會和其他走主流路線內的華基政黨無能為力,只能忍
氣吞聲。面對心胸狹窄的多數族群政黨領導人,華基政黨目睹不合理措施,又
奈何不得。他們只能為華人族群爭取些較次要的利益。

這些經驗顯示,掌權多數族群政黨如果沒有開明的領袖,那麼即使華族努力納
入主流政治,只能事倍功半,甚至被人利用,充當花瓶。

印尼的蘇哈多時代的情況更為嚴重。蘇哈多利用某些有錢的華人,為他賺錢,
為他的朋黨服務,又以鐵腕壓制華族和華族文化。在這種政治人物的領導下,
不管少數民族如何爭取納入主流政治,他們的權益還是很難有保障。



主流外路線起作用

迄今,馬來西亞仍然缺乏有遠見,胸懷寬大的多數族群政黨領袖。馬來西亞
華人面對這種困境,心中有萬般苦惱,希望政局能出現改變。在2008年大選
時,他們利用手中的選票,表達他們心中的不滿和希望改變的願望。

由於長期來主導政黨巫統的勢力穩如泰山,大選前,華裔選民不敢期望手中
的選票能帶來改變。當時,他們只想表示他們心中的感受。

沒料到,巫族選民也對巫統領袖的濫權和貪污反感,也想尋求改變。再配合
印裔選民的不滿,這次大選出現大家都意料不到〞無聲革命〞的效果,猛挫
不可一世的巫統領袖的威風,讓一些巫統領袖驚醒。大選結果讓他們知道,
要繼續在政治上掌權,必須改變自己,巫統必須改革。

這次大選的結果突顯主流外斗爭路線的重要性。華族如果沒有參與主流外政
治,巫統就能繼續一黨獨大,繼續囂張和行使霸權。

大選過後,馬來西亞政壇出現兩線制的曙光,華人的權益更有希望獲得較好
的維護。這顯示,單靠主流內政治,難以擺脫華社的困境。

當然,如果多數族群政治領袖的素質高,有寬大胸懷,高瞻遠矚,不只為本
身族群權益奮鬥,還會兼顧少數族群的合理權益,那麼主流內路線就更適合
。這可避免較尖銳的摩擦和較緊張的局面。

目前東盟一些國家的華社出現一種看法,認為納入主流政治,華族前途才有
保障。然而,在朝在野,孰優孰劣呢?

以馬來西亞華人的經驗,兩條路線各能發揮作用。華社應善於掌握兩者的作
用,不能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某個時期應以納入主流為主,主流外
為輔 。

另一個時期應以主流外為主,主流內為輔。那個為主,那個為輔,因環境之
變動而定,輪流交替使用。


2008年4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