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6, 2020

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下)


跟踪历史脉搏(下)

文:鄭昭賢

按: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歡庆90周年紀念,出版〈星洲日報九十〉紀念刊。我應邀撰寫一文,回顧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1972年創立后,首28年所走過的道路。 星洲日報國際組緊緊跟隨人類歷史脉搏,留下寶貴的歷史記錄。此文總結了這段歷史時期,星洲日報國際組報導的焦點,二十世紀后期的五大事件。這顯示,星洲日報國際組特別關注東南亞華人的遭遇、苦難和命運。



“四人幫被捕”真與假?

踏入報館時,正值中國文革動亂方興未艾,影響中華民族的命運,自然地,這成為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報導的焦點。有兩件事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第一是林彪坠機身亡,第二是四人幫被捕瓦解。

當年中國還處於較封閉的社會,重大的政治新聞,外界難以獲得詳情。像林彪逃亡,坠機身亡的事件,初期外界很難知道底細。在我進入星洲日報不久,澳洲名記者貝卻敵(W.G.Burchett)發表特別報導,首次透露林彪坠機詳情。接獲這篇報導,如獲致宝,主動連夜趕譯,交報館刊登。看到報館能搶先登出這篇特稿,內心欣喜。

1976年10月,突然接獲華國鋒逮捕江青等,一舉粉碎四人幫消息,同事們震驚。這是件爆炸性大新闻,非同小可。谨慎起见,報館要求中國大使馆证实,然而當時得到回复是: 造谣! 隔天新闻报导只好以造谣性质的新闻处理,特別指出中國大使馆否認發生這件事。

粉碎四人帮,文革結束,鄧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星洲日报关心中国改革发展,追随中国改革的步伐。当年中国,意識形態包袱沉重,长期僵化思想,不易接受市场经济的规则,因此改革起步艰辛。星洲日报转载港报的消息和评论,向读者提供信息。记得當年為了輕微調整火柴價格,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新旧思想要經過一番纠缠和較量。

制作〈李鵬中槍〉号外

1989年爆發的六四天安門事件,國際新聞組經歷一段高度緊張工作的日子,忘寢廢食地跟蹤。科技的進步,國外電傳彩色照片日益普及,當時報館剛進入採用外電彩色新聞照片的時代。中國學生在北京天安門示威,爆發衝突,外國通訊社傳來一張張震撼人心的現場圖片。一圖勝千言,我們十分重視照片處理,挑選和編輯照片絕不馬虎,以期發揮最佳衝擊力。

當年的國際新聞彩照是由政府的馬新社控制,同時是由三張底片合併而成。我每天必須打電話與馬新社挑選和預訂天安門示威照片,並派人前往馬新社拿照片。每天緊張工作,一面要緊盯示威新聞的最新變化,一面要預訂新聞照片,策劃制作新聞專輯,忙得不可開交。

在這期間,發生一件終身難忘的事,在緊張工作中失手,受假新聞所誤導。示威學生與政府對抗的最緊張時刻,我們突然接獲爆炸性的消息,李鵬總理遭人開槍射擊。如此重大的消息,必須搶先報導,於是報館決定出版号外。

決定出版〈李鵬中槍〉号外之前,報社先與香港的明報聯絡,詢問這消息的可靠性。在獲得明報方給予肯定回复後,大家立即動手,輯編、印刷、出版、運輸等工作,以求最快地把〈李鵬中槍〉号外送到各地讀者手上。假新聞号外推出,還沾沾自喜。

當天傍晚,剛巧社長張曉卿為了慰勞辛勤工作的員工,特地從外地運來大批 榴槤,擺放總社停車場上,舉行星洲日報榴槤大餐會。正當大家興高采烈吃榴槤時,香港傳來消息,李鵬中槍是假消息,是支持學生人士故意放出的假消息,以剌探李鵬身在何處。這是晴天霹靂,印好的号外〈李鵬中槍〉己在運輸途中,只好緊急阻止輸送、收回和銷毀。這是我在新聞線上奇特的經歷。

我們不是單獨中招,受誤導,香港報章也誤以為真,連西方有些媒體也受累。大家只能過後澄清。

神州刮起鄧旋風

發生了六四事件,中國在世界上頗為孤立,但鄧小平高瞻遠矚,排除萬難,堅持改革開發。他的行動,他的思想和他的講話,影響中華民族的命運。當時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及時察覺,緊抓這個重點,跟隨歷史脈搏,全力以赴報導。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南巡講話,影響中華民族的走向。星洲日報第一時間報導,制作鄧小平南巡特輯。星洲日報詳盡的報導,引起讀者的共鳴,希望進一步了解鄧小平南巡的影響。
 

鄧小平南巡特輯

於是,雪蘭莪中華大會堂青年团發函,邀請國際新聞組主任鄭昭賢,到中華大會堂發表演說,分析鄧小平南巡的影響。以〈鄧旋風吹遍神州---談中國政治與經濟改革〉為題,鄭昭賢在演講中指出,鄧小平敢于化解“社”、“資”兩家的藩籬和世仇,他將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佔一席重要地位。同時星洲日報分兩天推出〈神州捲起鄧旋風〉特輯,以〈社資通婚大搞經濟〉和〈“左”可以葬送一切〉兩篇文,分析鄧小平南巡的影響。

鄧小平指引中國邁向康莊大道,然而他沒有機會見證1997年7月香港回歸中國懷抱,鄧小平於當年2月撒手西歸,走完顛簸起伏的一生。星洲日報對這位偉人的逝世,重視萬分,趕在第一時間推出星洲日報号外:〈永別了,鄧小平〉。


鄧小平逝世号外

我們制作的号外〈永別了,鄧小平〉,向讀者介紹這位20世紀有重大影響力的風雲人物,回顧鄧小平走過的歲月。号外以中間對開的兩大版,刊登星洲日報搜索到的歷史性圖片,反映鄧小平一生的道路。

讀者和公眾人士獲得這份特別贈送的号外,讚不絕口。有些人說,這号外值得珍藏,並表示讚賞星洲日報對處理重大新聞的快捷與果斷。


星洲日報号外中間對開圖片版:鄧小平一生的道路。

隔天,星洲日報再推出邓小平逝世特辑,佔幾個大版,登出多篇回顧與展望評論專稿。〈鄧小平思想:驚醒睡獅〉、〈鄧小平韌力非凡〉、〈鄧小平一生的道路〉、〈鄧小平的外交战略〉、〈鄧小平身後的中國政局〉、〈鄧小平的功與過〉等專稿,讓讀者懷念這位偉人,展望中華民族今後的動向。

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社长刊登〈他,救了新中國!〉挽词。挽詞有力地總結這位偉人的歷史性影響:救了新中國!名留青史,永垂不朽。



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的輓詞

1997年7月,香港回归中國,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集中火力,搶先制作香港97回歸特輯:〈150年滄桑---香港今昔〉,再於回歸日當天推出14大版〈香港新紀元〉特輯。兩個特輯反映香港人的奮鬥精神,香港走過的艱辛歲月,從穷鄉僻壤到世界金融中心,反映政、商、文、影視各業精英的事跡,他們笑傲香港的神奇故事等。

當時,星洲日報與中國駐馬大使館配合,在大使館假吉隆坡國家博物館舉行香港回歸特展上,派發星洲日報精心制作的97回歸特輯:〈150年滄桑---香港今昔〉。16版的特輯,圖文並茂,記載和回顧歷史事件,深受好評。




香港97回歸特輯


緊追東歐變天

20世紀末期,身在報館國際新聞組,處理東歐變天,柏林圍牆倒塌,德國統一,蘇聯瓦解,一連串歷史性事件。當時,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可說是屏住呼吸,緊追時代歷史脈搏演變,不惜版位報導,讓讀者 了解這些左右人類命運的事件。

在這期間,有機會三度親赴現場,為讀者報導東歐變天新聞。1987年,首次踏足莫斯科、烏克蘭的基輔和蘇聯歷史名城列寧格勒。此行目睹蘇聯制度造成日常用品匱乏,人民排長龍購物難,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弱點,未具所宣傳的優越性。1990年2月,在戈爾巴喬夫推行改革開放時期,飛到中亞細亞的烏茲別克,了解這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發生的變化,為關心蘇聯變革的讀者帶來第一手的報導。。

1990年年底,德國舉行統一後的首次大選,受德國政府之邀,前往東德、西德訪問兩周,了解德國人對國家統一的感受。再從德國飛波蘭,採訪波蘭總統選舉,了解波蘭人在變天後的感受和對華爾沙總統的看法。回國後,星洲日報推出10期〈東歐變天後〉系列,詳細報導此行的所見所聞。


在東歐人民展開轟轟烈烈示威行動,希望變天的時刻,星洲日報迎來一位杰出的時事評論員,讓星洲日報的東歐變天報導生色不少,更具吸引力。他是身在德國漢堡大學的關愚謙教授。關博士在中國批斗盛行的年代,被迫逃亡海外,因此對蘇聯和東歐的劇變有強烈感受。他充滿激情地為星洲日報撰寫東歐評論,同時還親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發表專題演講,吸引大批讀者出席。關愚謙多次上香港鳳凰電視台,針對特定重大事件,發表精闢見解。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與關愚謙的關係一度十分密切,可惜他於今年病逝德國,享年87岁。  

轉眼間,數十年光陰流逝。回顧20世紀最後近30年的時光,身在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見證一宗宗歷史性事件上演與落幕,忙於制作一個個圖文並茂的新聞特輯,工作繁重,但心情愉快。

作為一份具有社會使命感的華文報章,那段時期,國際新聞組不負所望,生機勃勃,對影響海外華人命運,影响人类命运的事件,能排除萬難,主動挖掘、及時報導,克盡報人之天職。
(2019年正月)稿于八打灵


    

Monday, February 24, 2020

星洲日報国际新闻组


跟踪历史脉搏(上)

文:鄭昭賢

按: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歡庆90周年紀念,出版〈星洲日報九十〉紀念刊。我應邀撰寫一文,回顧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1972年創立后,首28年所走過的道路。 星洲日報國際組緊緊跟隨人類歷史上的脉搏,留下寶貴的歷史記錄。此文總結了這段歷史時期,星洲日報國際組報導的焦點,二十世紀末年的五大事件。這顯示,星洲日報國際組特別關注東南亞華人的遭遇、苦難和命運。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成立於1972年,屈指一數,快半个世纪。

2O世纪最后30年,國際上爆發多宗歷史性事件,影响人类命运,星洲日报以最快时间,向读者詳盡报导。
剛好我身在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參與國際新聞報導工作,感受重大歷史事件帶來的衝擊。當年,為了向讀者提供詳盡資訊,星洲日報付出不少人力、物力,費盡不少心思。

1972年,在巳故总编辑陈见辛策划下,马星洲日报八打灵编辑部成立了电讯翻译组,不再依賴新加坡星洲日報電訊翻譯組。我庆幸獲得星洲日報錄取,成為新創立的電訊組成員。當年黃和平是主任,組員有7人。慢慢地,我從組員升為副主任和主任28年期間,有緣见证马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的诞生、成长和面對各種挑战。

作为华文报,以服务华社为宗旨,理所当然,星洲日报国际组特别重视影响华人命运的事件。国际上這類事件,成為星洲日报国际新聞组追逐的重点。
回首20世纪最后3O年那段日子,5宗影响华人命运之歷史事件,终生难忘。
當年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全力以赴,為讀者詳盡報導。

五大歷史事件
1.越战烽火,船民投奔怒海,葬身南中国海 。越军侵柬,星洲日報訪員奔赴战区前線,目睹遍山漫野难民,进入泰柬边界游击隊营寨,会游击队首领。常駐曼谷特派员钟开基,發出一篇篇感人的柬埔寨战乱與難民的报導。

2.越南撤军,柬战结束, 柬和平选举,星洲日報記者羅瑞萍赴柬实地採訪。
1997年柬内战,報社特派郭清江、鄭昭賢和攝記王汶忠飛往政局動盪的柬埔寨专访洪森總理,洪森總理在訪員面前落淚。200011月,星洲日報進軍柬埔寨,柬埔寨星洲日報創刊,促進落实服務東南亞華人的理想。

3. 1998年,苏哈多倒台,印尼排华暴動,華人面對浩劫,星洲日報率先大事报导,图文並茂。中國未能及時反應,張曉卿社长仗義執言,发表文告, 推動中港台媒体,更关注本地区华人命运 。報館面对华人遭屠杀的伪照片,接待逃亡老报人李卓輝,安排印尼暴動專題演讲。2006年,印尼星洲日報成立。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派老報人李卓輝赴加里曼丹,出版印尼加里曼丹華人血淚史,同時制作記錄片〈下南洋〉。

4.文革动乱
林彪坠機四人帮倒台六四事件,大篇幅報導。受假新聞誤導,出版李鹏中枪号外回收。
不遺餘力報導邓小平南巡旋風,改革开放出版邓小平逝世特辑,号外〈永別了,鄧小平〉,張曉卿社长登〈他,救了新中國〉挽词。1997香港回归特辑,參加國家博物館之港回歸特展,現場派送。

东欧变天,柏林牆倒,苏联瓦解,德国统一
讀者關注,星洲日報大事報導。鄭昭賢獲德國之邀,巡迴訪問東、西德和波蘭,撰寫東歐變天系列。漢堡學者关愚谦為星洲日報寫系列蘇聯瓦特稿与舉辦關愚謙讲座。

                                             星洲日報與柬埔寨

1972年,马星洲日报国际组刚成立,正值越战烽火連天。越共接二連三炮
机场成为封面头条新闻,我们全力以赴,全面报導,不亦乐乎。我们为弱小民族勇於对抗世界霸权而欢呼。
 
世事难料,谁料到,越共胜利后,越南统一,印支华人卻面对浩劫。一幕幕大逃难,投奔怒海,葬身南中國海的大悲剧上演。本地區国家很为难,要伸援手难,不伸援手也难,初期甚至訴
新聞封鎖。

在丁加奴福建會館的協助下,筆者到丁加奴海濱,會見岸外海島上的難民。听龍的傳人傾述他們的命運,激動不已。回報社,見總編輯,要求報導南中國海上的悲劇。然而,黃總編輯告知,受到限制,這類訊息不能報導。當時震驚不己,無可奈何庆幸過後不久,在悲劇越演越烈,聯合國等組織的介入,這類新聞才可見報。記得19781124日,在星洲日報在封面版,刊登一則頭條新聞:〈瓜丁河口,難民船沉,發現95屍〉。新聞配上打撈屍體圖片人心。

24-11-1978星洲日報封面的船民慘劇新聞。

同時,越南大軍進柬,打至泰柬邊界,數十萬難民逃至邊區,闖人泰境,又被驅回。一幕幕悲劇在邊區上演,聯合國和紅十字會緊急前往救濟,我國正義人士也北上參與救濟工作。星洲日報駐曼谷記者鈡開基發來許多邊區战火和難民的報導。作為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成員,獲悉大批華人難民和柬人難民在邊區流離失所,缺水缺糧,面對战火與地雷,心中澎湃不已。於是,自動向報館請纓,自掏腰包,奔赴泰柬邊界战區。

19803月,我與編輯黎龍生兩人帶着年青人的激情,乘坐火車,直奔曼谷,在駐泰記者鈡開基的帶領下,奔往靠近战區的亞蘭小鎮。我是以星洲日報記者和馬來西亞新聞從業員職工總會中央委員的身份向泰國軍事情報部申請准證,獲准越過泰柬邊界,進入柬埔寨游擊隊佔領區。

我們進入其中一派柬埔寨游擊隊的大本營,會見游擊隊領袖旺阿迪旺。只見遍山漫野都是逃難的難民,游擊隊首領發給我們營地地圖和文件,顯示有33萬名難民在那里避難。這是真正的、現实的战區,舉目見到黑壓壓一片的人潮,在山野地區窜動,終身難忘。

在泰境這方,我們進入國際紅十字會設立的考伊蘭難民營。這里收容幾萬名難民,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從柬埔寨東部逃到西部,越界進入泰國,又被泰國趕回柬境,在邊界荒野徘徊,喝尿解渴,親人遭地雷炸死,與屍體同臥野地。我們在營內听龍的傳人述說他們的遭遇災難。

回國後,寫了〈考伊蘭華人難民的心聲〉、柬難民前途堪虞〉、〈战亂中的奇景〉等報導。星洲日報大篇幅刊登,圖文並茂。


游擊隊战士护送鄭昭賢(左)和黎龍生巡視營地。


星洲日報訪員進入自由吉蔑的204營地,營內有33萬名柬埔寨難民。

 

採訪考伊蘭華人難民,听他們傾述苦難。

編輯黎龍生目睹人間悲劇上演,龍的傳人受難,激動不己。回國後,他激情地把感受發泄在板畫上,記載下難民的苦難。

越南侵柬的行为,受到國際舆论重大的壓力,終於同意撤兵,讓柬埔寨在聯合國的協助下,於1993年舉行和平大選。柬埔寨出現轉機,和平選舉取代內战,星洲日報再度出擊,派記者羅瑞萍和攝影主任到柬埔寨,提供一手報導。
 
1997年,首都金邊爆發內战,洪森和納拉里德王子兩派火拼,出動坦克和火箭炮。首都秩序大亂,暴民搶外資工廠財物。战火稍平息,星洲日報搶先派人乘搭第一班飛機飛往金邊。當時,副新聞編輯郭清江、國際新聞組主任鄭昭賢和攝影記者王汶忠負起這項重任,緊急趕往金邊。在已移居金邊的星洲日報前記者羅瑞萍的協助下,於金邊展開緊張的工作,爭取專訪洪森總理。

當地華裔富商樂於協助我們,提供荷槍實彈的武裝保鑣,护送我們在金邊活動。幾經努力,苦等9天,終於獲得洪森總理同意在他的別墅接受我們的專訪。
這是一場十分獨特、罕見的專訪,與眾不同。訪談過程中,我請洪森講述政敵企圖暗殺他的事件,他激動起來。他說,前後有13次,他險遭人暗杀。不久前,有人在他家四周暗置數十枚地雷,企圖取他的命。談着談着,他眼眶紅了,淚珠流下,在我們面前,洪森總理用紙巾擦淚。此行我們特地攜帶一台當時最新式的照片傳真機,洪森落淚的照片立即傳回報館。隔天,星洲日報封面版刊登洪森總理落淚的獨家照片,這是一項意外的大收獲。

洪森總理在星洲日報訪員面前落淚新聞與照登於封面版。
訪談進行了1小時40分鈡,訪談一結束,柬埔寨電台和電視台就全程播放訪談。當晚電台和電視台又再度重播,可見洪森總理十分重視這項訪談,同時也顯示,當時洪森地位未稳,他必須加強宣傳,想通過我們的專訪,傳達他的信息,爭取民心。對我們來說,電台和電視台播放這場專訪,提高了星洲日報在柬埔寨的聲望。
星洲日報進一步與柬埔寨結緣,到2000年,星洲日報開始進軍柬埔寨。柬埔寨星洲日報於當年118日在首都金邊市創刊。這顯示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決心落实服務東南亞華人的理想。羅瑞萍獻身柬星洲日報足輕重,柬星洲很快地躍升為柬埔寨第一大華文報,並積極參與當地的華教工作
1997年在苦等洪森接受我們採訪之前,我與副新聞編輯郭清江親臨紅吉蔑殺人的殺戮場。這是一次難忘的奇特經歷。我們沿埋屍土坑旁走過,還可踏上散落地上的碎骨和牙齒。我們鑽進堆積骷髅的佛塔,通道十分狹窄,與一顆顆的骷髏近距相對,一不小心就會碰到。

在華丽的別墅,見面,握手,然後坐下,與洪森總理作一小時40分鈡的訪談,柬埔寨電視台和電台全程播放。電台和電視台的節目,提升了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在柬埔寨的聲望。
關心印尼華人苦難
鄰國印尼華人眾多,但自從上世紀60年代蘇哈多上台後,文化受摧殘。19805月,我是馬來西亞新聞從業員職工會星洲日報分會祕書兼總會中委,有機會到印尼雅加達和梭羅出席東盟新聞從業員工會會議。此行深感印尼華人的無奈,年輕人不會華族語言,不能歡度農曆新年,除非有錢,能飛到新加坡,才有機會過傳統的華人年。
19947月,為出席印尼華人的印尼國民福利基金會會議,我再飛往印尼。當時印尼嚴禁華人組織會館和校友會,華人會變通,改為組織福利會,進行活動。在茂物出席會議後,我以星洲日報國際組主任身份,拜訪〈印度尼西亞日報〉,即當今〈印尼星洲日報〉的前身。這是蘇哈多准許的唯一華文報,雖然其封面封底是華文版,內頁卻是印尼文版新聞為主,只能說是半華文報。報社主管是政府情報部官員,掌握選稿和最後審批大權,華族老報人俯首听從指示。
當時報社正在培養一批印尼年青人,送他們到北京學華文,以便將來逐步取代華籍報人,成為記者和編輯。這不是華人辦的報紙,是別族人辦報供華社族群閱讀的華文報
這兩次印尼行,我都寫下報導,刊登星洲日報,讓讀者更加關心印尼華人的處境。當年在星洲日報刊登了〈富裕的弱勢少數族群---印尼華人〉、〈1994年印尼華文報的處境〉〈印尼華人文化---油燈未滅〉等報導。

星洲日報推出一大版又一大版的印尼暴動特輯。
一路來,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十分關心印尼華人的處境。19985月,蘇哈多總統面對倒台危機印尼爆發排華大暴動,華人變成代罪羔羊。這是我在星洲日報工作最緊張,最激動的日子。一張張排華照片傳到報社,震撼人心。面對印尼華人的苦難,暴徒喪盡天良的新聞,激動不己。
通訊發達,電傳彩色照片技術己成熟,暴徒的燒、搶、姦、杀彩照天天呈現眼前。星洲日報推出一大版,一大版的印尼排華暴動特輯,旨在引人關注,挺身出來譴責違反人道和公理,踐踏人權的暴行,制止悲劇繼續蔓延。當時我注意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文報對印尼暴動事件的反應最快,最強烈。港台報章雖有反應,但慢半拍,重點不在華人的苦難。中國方面,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初期是噤若寒蟬,令人沮喪。

星洲日報大篇幅報導印尼華人大逃亡。
眼見情況如此,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無法沉默,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張曉卿社長於199875日在報上發表題為〈印尼排華事件的啟示和省思〉公開信。張社長以沉痛的心情寫道:華人成為企圖轉移人民視線的代罪羔羊暴徒行為狠惡,手段殘暴。“喪心病狂”、“人神共憤”、“令人发指”這類詞,不足以表達當地華人內心之控訴。印尼華人經歷一個叫天不應,呼地不聞的五月。
張社長說,有的國家以無權過問為由,噤若寒蟬。他問道,眼看出嫁的女兒因被搶劫和欺凌而伸出無助的雙手時,作為一個有長遠文化淵源並自稱維護正義的娘家,難道可以在這個時間漠然關上家門嗎?
他說生而為人便對人道和正有着天生的承諾,我們不能只基於政治現实利益的考量而忽略了自身對歷史所該承擔的責任更何人道義”的世界里根本沒有種族的彊界
印尼排華暴動,導致印尼老報人李卓輝與星洲日報結下緣份。幾十年來,他見證了印尼多次排華暴行。1998年的暴動,他在雅加達辛勤建立的事業毀于一旦,他被迫與家人逃至新馬地區避難。悲憤之下,他揮筆疾書,寫出印尼華人的控訴,感人的報導,投給報社。國際新聞組接獲他的新聞稿,如獲至宝,與他聯系,約定會面。因此,李卓輝成為星洲日報印尼新聞的專欄作者。
記得我們首次會面時,李太太還心有餘悸,講話時,不停發抖。她激動地反映暴民強暴華人婦女那天晚上的情景。過後,我們安排李卓輝到星洲日報作專題演講,反映印尼華人的心聲,獲得星洲日報讀者熱烈反應。作為星洲日報印尼新聞專欄作者,雙方交往頻密,建立起深厚友誼。
蘇卡諾時代,李卓輝是雅加達〈忠誠報〉主筆。蘇哈多封禁華文報後,李卓輝被迫從商。19985月暴動後,李卓輝被迫棄商,東山再起,再度投身報業。最初,他為星洲日報和新加坡聯合早報撰寫印尼特稿。印尼改革開放後,他積極向張曉卿社長建議星洲日報進軍印尼,可是當時條件未具备,印尼星洲日報遲至2006年才成立。2001年,印尼〈國際日報〉捷足先登,李卓輝出任新創立的印尼〈國際日報〉總編輯。後來他一度成為印尼星洲日報的主筆,並曾協助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搜集印尼加里曼丹華人的史料。
李卓輝回忆道,印尼變天後,张曉卿社長约他吃饭,請他前往西加里曼丹,挖掘西加华人悲惨遭遇。於是,星洲日報提供一辆车,他从古晉出發,到西加里曼丹採访2周。他說,當時,採訪工作困難不少,蘇哈多倒台不久,许多華人都不敢讲出他們的遭遇。
2012年,李卓輝為星洲日報撰寫的〈西加華人兒女風雲錄---奉獻、犧牲、奮進、崛起〉出版。李卓輝在西加里曼丹搜尋到19671969年華人浩刧史料,收錄書中,此書成為星洲日報丛書之一。2013年,,張曉卿展開另一項文化工程,拍攝紀录片〈下南洋〉,反映華人先輩下南洋,包括到印尼,所經歷的艱難和奮鬥精神,李卓輝大力協助。
蘇哈多時代星洲日報關注印尼華人處境,經常報導,到社長於1998年發表的〈印尼排華事件的啟示和省思〉公開信,2006年印尼星洲日報的成立,直到2013年張曉卿制作紀錄片〈下南洋〉,這說明了星洲日報一路來關心鄰國華人的命運。
印尼排華假照片
19985月印尼暴動排華期間,國際新聞組面對一件棘手、尴尬事件。當時印尼華人慘遭迫害,手段狠毒,人神共憤,他們呼天不應,但理應作出反應的國家卻完全不出聲,噤若寒蟬。可能因此,導致過於憤怒,急於引起國際舆论支援,有人竟然發放華人婦女慘遭姦杀的假照片到各報社。
這組照片的確恐怖,遭姦殺的婦女還被施於慘不忍睹的暴行。收到這些照片,產生一股衝動想立即刊登,希望引發更多人譴責暴徒的暴行,但細察之下,受害婦女的膚色不像華人。一時無法追查照片來源,但報業竞争劇烈,分秒必爭,必須盡快決定,下版或不下版?
我們通過種種途徑查核,包括聯絡西方大使館,終於證實這是假照片,是過去在另一地方,對另一族人,軍人施於殘暴懲罰的照片。我們立即糾正,收回己在夜報上下版的兩張假照片,可是,在互聯網上,不少中、港、台網站仍然广泛流傳這些印尼排華假照片。甚至在我不知情下,中國广東某網站使用我撰寫的印尼排華特稿,配上這些假照片,在網上流傳,不知情者以為是我發出的照片,再引用傳播。(上)

19985 月,星洲日報大篇報導印尼排華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