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0, 2018

金門山后18間僑村

王敬祥支持孙中山

百年前,愛國華僑王敬祥興建山后18大厝,現今轉變成金門民俗文化村。

晚清王氏家族辦鄉塾,后改為海珠學校,是華僑熱心興學的典範。
山后18大厝僑村,有住宅、家祠和海珠學校,雕工細緻,裝飾繁複費時25年建成。

金門山后中堡僑村18座大厝 ,展現海外華人愛鄉之情,同時也告訴后人,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海外華人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業。

金門人王國珍、王敬祥父子旅居日本神戶,長袖善舞,經商致富,汇款回鄉,興建山后中堡區僑鄉。他們費時25年,建造王氏家族18大屋,村內有住宅、宗祠和學校。

為改變中國的命運,王國珍、王敬祥父子兩人是孙中山忠实追随者,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05年,他們加入孙中山於東京成立的同盟會,是同盟會最早期的成員。

〈山后18間〉施工細膩,建材來自泉州、江西,為閩南傳統聚落的經典之作。
孙中山簽發中華革命黨神戶大阪支部長委任狀。
孙中山親筆函,希望王敬祥在財政上鼎力相助。

如今山后僑村18大厝成為文物村,開放讓人參觀。文物村以古屋為中心,村內有〈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6個館和文化館一座。


身歷其中,遊客可觀賞僑村的建築風格與佈局,看到出洋打拼華人留下的物件,孙中山給王敬祥的信件等文物。
王國珍王敬祥父子簡介和王敬祥與孙中山合照於神尸。
王敬祥建立龐大海外事業,傾囊資助孙中山革命事業。

在山后18大厝,看到百年前海外華人支持孙中山搞革命的史料,令我想起1907年孙中山到馬來亞麻坡活動的史料。這些史料顯示,當年北在日本,南在新、馬、印尼等地區,海華人渴望改變民族命運。
孙中山手札1 :鄧澤如汇銀500元,麻坡捐200元,支持革命。

孙中山手札2 :接獲庇朥、芙蓉、麻坡捐款。
當年交通雖不發達,但東京出版的同盟會報刊,仍然能流傳至馬來亞的麻坡。孙中山和他的助手也不辭勞苦,來麻坡募捐,宣傳革命,組織同盟會、書報社,以啟迪民智。
1907年孙中山在陳允洛的陪同下,來到麻坡,會見麻坡支持者劉靜山、張順蘭、呂水浚等。陳允洛曾留下小本子,一筆一筆記錄下孙中山會見當地支持者,所獲的捐款和旅途開銷,包括坐人力車的費用和件郵費等。

孙中山助手陳允洛的小本子,記載孙中山到麻坡,馬六甲等南洋各地募款。

油畫:為革命籌款,早年孙中山泛舟麻河,穿越熱帶雨林。
日本神戶的華人,馬來亞麻坡的華人,在那歷史時期,為革命,為改變,支持孙中山,作出奉獻犧牲。重溫史料,感受早年海外華人愛國愛鄉的情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