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1, 2017

麻坡華人文化史講座





麻坡举办2017 年艺术节,回家乡主持一场历史讲座,希望引起更多人对麻坡历史的兴趣.

出身麻坡的电视台主播出席听讲,对麻坡华族文化史的演變化深感兴趣。很高興看到近來麻坡出了几位年轻有学识、有冲勁的电视台主播,他们想推广麻坡历史文化,让更多人知道麻坡,可喜可贺.

馬來西亞電視台主播莊文杰(右)出席講座,與主講人合影。

Astro電視台主播莊文杰告訴我,最近他把麻坡先辈事迹帶上中国中央电视。在〈世界听我說〉節目上,他講述了他公公下南洋,到麻坡的故事。听了当天的麻文化史讲座後,他表示,想进一步探索麻坡先人事迹和历史.听到年轻一辈想接力,探索麻坡歷史,令人欣喜。

当天讲座,只是点出概要,引起听者兴趣和了解麻坡先人事迹的意願.但要更好记载和传播早年麻坡人精神,还需更多人的努力,尤其是年轻人的努力和探索

听众當中,有来自马六甲的文史工作者,马六甲毗邻麻坡,早年都在葡萄人的统治之下.马六甲人和麻坡人一向密切交往,尤其是麻坡开埠时期,不少麻坡華族先輩是來自馬六甲。

今天麻坡马六甲文史工作者应多交流合作,推广两地的文化历史。 讲座会上,谈到早年麻坡同盟会在麻坡华商学堂主办讲座,邀孙中山助手演讲,啟迪民智,马六甲有志之士特地到麻坡华商学堂听讲,深获激励,决心創办马六甲培風学校. 百年前,先后到访麻坡和演讲的孙中山助手有李竹癡、黄兴、胡汉民、汪精衛和邓慕韓, 当年麻同盟会领䄂刘静山与沈慕羽之父亲沈鴻栢是好朋友和亲密的同志,为民族的前途,並肩作战。

清末年代,麻坡私塾華商學堂與同盟會掛鉤,孙中山與同盟會在麻坡活動,播下文化種子。

百年前,有志之士和中国文化人落足麻坡和马六甲,设书报社、創办华校,发展华教,啟迪民智,这段历史,应广加推广.本地华校教師应向学生讲述这段历史,发揚他们的精神

鄭昭賢講述早年中國文人志士到麻坡散播文化。

麻河河口景色。百多年前,孙中山在麻河上穿梭,聯絡同志,籌募革命經費。




麻坡精神文化講座部份內容介紹:革命家族方之楝兄弟與麻坡,為振興民族出書、拍電 影和奔赴抗日戰場的劉貝錦。

Wednesday, October 25, 2017

麻坡歷史畫家



筆者夫婦於麻坡丹戎巧遇歷史畫家姐妹花 Sabariah 和 Norfaizah。

馬來姐妹花,麻坡丹戎作畫
 
Terjumpa Artis Sejarah Adik Beradik
Di Tanjung Emas Muar.

黃金丹戎,涼風習習,小碼頭處,一對姐妹花,擺攤賣畫。馬來女畫家,當眾揮毫,一幅幅麻坡歷史圖畫,時光倒流,回到幾十年前,上百年前,歷史情景,栩栩如生,呈現眼前,引人入胜。

麻坡鉄路,1890年投入服務,1925年走進歷史。鉄路與沿線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 幅麻坡巴冬鉄路畫,火車到站,鐵道旁,人們為生活忙。小商販做生意,小販肩挑菜担,手推車運載土產,流露出當年麻坡人的生活氣息。

當年巴冬地區每年出產的大量榴槤和山竹就是通過火車運抵麻坡港口,出口至新加坡和馬六甲。鐵路沿線鄉區貧困學生可以免費坐火車到麻坡市區上學。麻坡開埠初期,鋪設道路和建造樓房需要大量沙石,全靠火車從巴冬武吉摩石山運到麻坡。 

1519年文打烟戰爭。葡萄牙軍攻打麻坡。
一幅1519年文打烟大戰圖,葡萄牙軍攻擊,馬來武士抵抗,雙方展開肉搏戰。背景是葡萄牙軍艦和馬來人武士小船對峙。1511年葡軍攻打馬六甲,擊敗蘇丹軍隊。1519年,葡萄牙軍攻佔麻坡,在麻河旁建造三角形城堡和建立教堂,類似馬六甲的葡萄牙城堡和教堂。在16世紀和17世紀初,麻河一帶爆發多場戰爭,最後葡萄牙人於1641年被逐離麻坡和馬六甲。 

15-4-1967 麻坡渡輪服務走進歷史。在女畫家Norfaizah 的畫筆下,1960年代的渡輪重新呈現眼前。
一幅麻坡舊渡輪過河圖,渡輪緩緩離岸,上載汽車。麻坡渡輪始於1884年,初期是三舨擺渡,進步至汽船渡輪,經歷83年的風風雨雨,聯繫麻河南北兩岸。站在女畫家身後,靜看她作畫,畫中的情景,讓我憶起學生時代,騎腳車,上渡輪,過對岸,與同學踏腳車北上,到馬六甲遊玩,時光倒流。

《日軍強渡麻河》圖已完成一半,不久將大功告成,在麻坡黃金丹戎展示。
女畫家 Norfaizah 全神貫注,一筆一筆勾畫日本兵強渡麻河,攻打麻坡。畫面上,彎曲的麻河河灣,日本大軍打至麻河岸旁。1942年正月15日,日軍在麻坡實廊三條歼滅兩連印度軍,打開決口,渡過麻河,登陸丹戎士拉務,從Simpang Jeram 進攻麻坡市區。從此麻坡陷入三年零八個月苦難歲月。

正當我帶著濃厚興致觀看Norfaizah 繪畫《日軍渡麻河》歷史畫時,在旁畫家姐姐 Sabariah 竟然認出我。她問我,Uncle 你是不是那位在Muarar 99 酒店講麻坡歷史的先生?

嚇了一跳,我才認出這對馬來姐妹花,這對麻坡歷史畫家,今年七月出席我在麻坡酒店舉行的麻坡歷史講座。當時她們兩人與父親畫家,一起聽我講述Bandar Maharani的歷史。

我們高興地聊起來。關於日軍強渡麻河,我告訴她們,當時兩連印度兵在實廊3 條被日軍歼滅,日軍命令當地民以牛車搬運印度兵屍體,拋棄麻河中。這是數年前我採訪當地馬來人和華人居民,聽當地人口述歷史,獲得這些珍貴史料。當時日軍也付出代價,有些日兵臥屍實廊街邊溝渠中。

我真希望,她們完成這幅〈日軍強渡麻河〉史畫之後,再接再厲,畫出《峇吉里浴血大戰》,甚或〈巴力士隆大屠殺〉圖。

我覺得,畫家除了從美感角度,畫花畫鳥,畫風景,畫風土人情之外,能夠加入人文歷史元素,將使圖畫更具生命力。

我欣賞這兩位馬來年輕女畫家能開創新思路,把麻坡的歷史事跡,生動地呈現在畫布上。這有利於宣麻坡文化城,有利於吸引外地遊客,更為重要是讓年輕一輩更清楚麻坡過去的事跡,更熱愛這片土地。

麻河兩岸,還有許多動人歷史事跡,待人發掘,加以宣傳,加以推廣。

Sabariah 感謝筆者對她的鼓勵,她說

Terima Kasih kerana kami dapat banyak info dan dapat dengar cerita Sejarah Jepun ke Muar dari uncle dan unty...BEST !!

Kami baru boleh gambarkan suasana ketika itu... walaupun menyeramkan ceritanya.

Kami akan cari lagi cerita2 sejarah Muar dan Melukis lagi dalam bentuk lukisan.

Harapan agar generasi muda dapat mewarisi dan dapat mengekalkan Sejarah Muar yang semakin hilang.

Sejarah Muar memang banyak dan perlu dijaga tidak kira berbentuk Buku atau Lukisan.

Terima Kasih kerana beri sokongan kami adik beradik....TQ
畫家Norfaizah 與她的作品:1925年興建的麻坡政府大廈。
 
畫家Sabariah 與她的作品,畫中有早年麻坡市區內重要交通工具:三輪車。

Wednesday, September 6, 2017

麻坡鉄路與華人工匠



1922年,柔佛公共工程部函件證實華人鉄匠汪亞友在麻坡鉄道局工作了16年。
----國家檔案局文件

百多年前,蘇丹下令興建麻坡鉄路。熱帶氣候,鉄路運作需經常維修,南來華人工匠派上用場。

華人工匠受僱麻坡鉄道局,為鉄道維修車間長期服務,有者甚至終生獻身麻坡鉄道局。國家檔案局保存麻坡一名華婦的訴求信,道出華人鉄匠與麻坡鉄路的故事。

192112月,麻坡婦女黃絲(Wong See)的一封信,告訴後人一件少為人知的史實,華人早年對麻坡鐵路的順利運作,也作出貢獻。

黃絲是麻坡鐵道局已故鐵匠汪亞友(Wan Ah Yew)的遺孀。90多年前,丈夫逝世,她孤苦零丁,無人依靠,想攜帶年幼兒女返回中國。但經濟困難,缺乏旅費,不得不呈函麻坡鐵道局,要求發給撫恤金。

19211225日,黃絲的信寫道: 

---丈夫汪亞友Wan Ah Yew為麻坡鐵道局車間工場服務了16年。
---丈夫於25-12-1921半夜1時病逝,遺下4名子女,二男二女,年齡介於4歲至10歲。

為此,麻坡公共工程局工程師Mark Casey29-12-1921 致函柔佛公共工程部,報告黃絲的請求。他在信中說,汪亞友(Wan Ah Yew)是麻坡鐵路局僱用的一名鐵匠,為鐵道局服務了16年後,於26-12-1921逝世。他的遺孀要求發給花紅,以便她與4名兒女能返回中國。

最後,柔佛公共工程部工程師於2-1-1922向柔佛公共工程部和柔佛政府秘書報告黃絲的請求,並希望給予考慮。

新山文史工作者張禮銘查閱國家檔案局文件發現,據柔佛國務秘書檔案(SS No. 244/22)的記錄, 柔佛宮廷議會批准黃絲(Wong See)的申請,發出一筆為數3個月薪水的撫恤金(Wang Ehsan)。此外,相關的檔案也證實,在這之前,有一位服務麻坡鐵道32年的華籍員工,其家屬獲得12個月的薪水,作為撫恤金。

當年,為鐵路的維修,確保火車順暢運作,在麻坡鐵道總站旁有一座鐵路車間工場。這些華族員工就在這個車間工作幾十年,作出貢獻。早年,南來華工有不少帶有一身手藝,有不少工匠。這些打鐵工匠正好為這條鐵路服務。同時早年麻坡四馬路就有一條打鐵街,有一排的華人打鐵店,製造各式各樣的刀、鋤頭等工具。

早年麻坡的華人打鉄店,如今這行業已走進歷史。

除了車間鉄匠之外,當年英籍鐵道工程師斯旺(Mr. Swan)的廚子相信是華人在施工時期,他跟隨老板奔波於鐵路穿越的密林不幸喪生虎口。英國女作家康蒂(Florence Caddy)寫下這段麻坡鐵路興建時期的故事。據她的記載,鐵路工程師斯旺有一位會喝酒的廚子。馬來人不喝酒,相信這位廚子是為洋人做飯的華人。

當年鉄道工程師斯旺寫信告訴康蒂,在森林工地工作時,有一天傍晚肚子餓了,想吃晚餐,久等廚子不來。他以為他的廚子喝醉酒了,才未現身。原來廚子已不幸成為猛虎的一頓豐盛晚餐。

新加坡英國長官華漢(J. D. Vaughan1861年曾描述華人帶着一身手藝南來,各行各業都行。他寫道: 華人可說無所不能,他們是伶人、賣藝者、音樂家、藥劑師、書記、管賬、工程師、建築師、傳教士、僧侶、醫生、教員、客棧主人、屠夫、豬肉販、胡椒甘蜜種植者、糕販、牛車與馬車主、布販、釀酒者、食物店主、魚販、生果販、渡船夫、小販、商人與代理、鴉片館主、當鋪商、米商、店員、僕人、相命者礦商木材商、菜販、理髮師、鉄匠、鞋匠、木匠、磚窰匠、金匠石匠包工與建傢俱匠、馬車匠、桶匠、泥水匠………

由於華人有這些技能手藝,具有優勢,建造與維修麻坡鉄路,華人可作出貢獻。可見麻坡鉄道局車間僱用華人鉄匠,不足為奇,只是歲月久遠,少人提及。

20179



麻坡鉄路簡史----

13-11-1887 大臣Dato Bentara Luar 沙烈柏朗與麻坡專員蘇萊曼探討興建鉄路。

13-9-1888 蘇丹阿武峇加主持動土禮。

英國Messers Swan & Maclance 公司承建。

1890年建成,從麻坡至巴冬,長16.5km 公里。

初期鉄道局局長英國人John Colin Campbell,身兼麻坡每港局局長(Harbour Master),至1904年,長槍走火,意外身亡。

1894年,鉄道延長至巴力布萊Parit Pulai),長14英里(約22.5公里)。另有一支線從巴冬市區通至武吉摩石廠。

1903年,準備延長14英里,鉄道鋪設至峇株巴轄,需用3千枝枕木,300枝枕木已運到麻坡。但因土質鬆軟,興建維修費用大,延長計劃告吹。

1904年,W.A. Leach接任鉄道局局長。過後再由Taib bin Abdullah接任鐵道局局長。

1-2-1921 停止客運服務,只供公共工程局運沙石。巴冬華巫居民提出繼續客運訴求。

1925年,停止運作,走進歷史。 

(鄭昭賢編輯)

1890s年代,麻坡鉄路位置圖。

汪亞友遺孀的訴求信。---國家檔案局文件

1921年,鉄匠遺孀黃絲函件。

為建造麻坡鉄路, 僱用了不少當地的爪哇人和馬來人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