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4, 2013

一段愉快的人生旅途

28年报人见闻 ----                          郑昭贤

 
在林庆金时代,星洲日报举行员工越野赛跑。作者在宿将组赛跑中荣获冠军,从董事长林庆金手中接过奖杯和礼篮。28年报人生涯期间,作者经历了星洲日报的胡文虎家族时代、林庆金时代和张晓卿时代。


          
在人生的旅途中,报人生涯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学
生时代结束后,由於受那个年代的社会主义思潮所影响,我经
历了八年的政治生涯,其中六年是政治拘留犯,接着是28年的
报人生涯。

回首过去28年,自己觉得,这是我人生走过的一段愉快的旅途
。虽然在这些日子里,出现种种波折和挑战,但这也使这段旅
程多几分姿彩。

总的来说,我满意我人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使我见证了人类
历史长河中数项历史性转变,第一时间获悉和参与报导这些历
史性事件。同时,我自认自己确实十分努力,要求自己做好作
为一个报人应尽的责任。


                      中学时代的心愿

中学时代,我便对报馆的电讯翻译工作产生兴趣。记得有位同
学的哥哥当时是在新加坡星洲日报的电讯翻译组工作。听他说
,这项工作就像在读书,每天要不停阅读,天天在翻字典。那
时,我内心便有个愿望,希望将来我能加入报馆这个行业。

当时国际上的反殖、反帝思潮十分盛行。记得有位英文教师把
英文报章上的国际新闻拿到课堂上当语文教材,让学生阅读纳
塞总统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出兵攻打埃及的新闻,结果遭到
政治部的警告。许多华校中学生受到中国和香港出版的左派书
籍所影响,出现一种准备献身於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
潮。

五十年代,星洲日报有两位着名的国外通讯员,专门为读者报
导和分析国际大事。他们是驻巴黎的流萤和驻伦敦的达人。流
萤的报导文章偏向於亲中国,达人则持中立态度,报导当时的
国际形势演变。作为学生,我经常阅读这两位名报人的报导,
引起我对国际时事的兴趣。

新马分家之后,星洲日报逐步地分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和新加
坡星洲日报两家报社。最初时期,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没有本身
的电讯翻译组,日常所有的国际新闻稿都由新加坡星洲日报电
讯翻译组负责译成华文,然后电传至八打灵报社。

早年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电讯组正忙于工作。右排前起是陈
宝卿、叶水源和郑昭贤。左排前起是李碧莲、江惜如和刘金
莲。后方左起是叶瑞屏和王锦发主任。

1973年,星洲日报招考电讯翻译组翻译员,准备成立本身的电
讯翻译组,在国际新闻方面不再依赖新加坡。

机不可失,我立即投函应征。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八打灵报馆
总社参加考试后,我被录取了,终於实现了我长期来之心愿,
投身报界,开始这段逾四份之一世纪的报人生涯。


                    廿八年来五位主任

踏入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后,我就没有离开这个岗位。我从电
讯翻译组组员做起,做到副主任和成为主任,最后於二00一
年退休。

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前为电讯翻译组)成立28年以来,共有
五位主任。在五位主任当中,我的任期最久,实际负责国际新
闻组的日常工作前后逾十年。

其他四位主任都是南大生。他们是黄和平、罗继炎、王锦发、
江惜如。他们都先后离开星洲日报,另谋发展。

我刚好是在廿世纪结束前的最后十年负起主任的职务。在那世
纪交替的阶段,国际政治发生剧变,冷战结束,世界各国纷纷
走上市场经济,科技进步,人类社会朝向全球化发展,多个亚
洲国家的民主改革步伐快速。这是我人生中忙碌的十年,也是
很有挑战性的十年。

退休的前一年,我获得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颁发的新
闻事业服务精神奖。我觉得,这个奖是对我28年来在报业工作
的肯定,我有尽报人的责任,把时代的最新信息传达给读者,
让读者更容易和更快捷地感触到时代的脉搏。

                   四大事件最值回味

回顾28年来我在国际新闻组内所处理的工作,有四大事件最值
得回味。

越战是对我冲击最大的一宗事件。七十年代初我加入星洲日报
国际新闻组时,越战是当时最重大国际新闻。四份之一世纪以
来,我紧跟着这事件的演变,从越战战火熊熊燃烧到结束,到
中越战争,船民投奔怒海,直到越南、柬埔寨走上市场经济,
加入东盟。越战改变了我的思想看法和政治理念,相信在我们
那一代人当中,不少人有我这种历程。

 1993年,荣获第9届拿督黄纪达新闻奖的星洲日报同事与
刘鑑铨总编辑(左一)和陈祖排部长(右四)合照。作者
(右三)当时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主任。

廿世纪末期,出现了改变国际政治面貌的的重大事件,东欧变
天,柏林围墙倒塌,苏联瓦解,冷战结束。为着这历史性事件
,星洲日报国际新闻组成员日以继夜地抢先为读者详尽报导,
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报人生涯中,这件事占个重要的位置。

这二十多年来,中国从极端的文革思潮,僵硬的思想框框,走
向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使我在国际组内的工作增添了许多姿
彩。我站在新闻的第一线,报导重大的历史性剧变事件,中国
四人帮倒台,六四天安门事件,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面
貌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报导1989年的六四事件,紧
张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受到误导,紧急推出「李鹏中枪」号外
,这是我报人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当我们获知真相,号外
已上市了,无从挽救。

最后是波斯湾战争。这是一场动用高科技武器的战争,也是媒
体使用高科技,把战场的信息、图片立即传抵报馆的一场战争
。面对这种新局面,作为报馆国际新闻的负责人,我必须打起
十二分的精神,紧盯着瞬息万变的战情,力求为读者提供最新
消息,其压力与紧张的程度可想而知。虽然挑战性强,但情绪
很高,工作愉快。


如今退休了,有充足的时间,回顾过去走过的道路,记录下我
在新闻线上所留下的足迹,和我所参与报导的历史性事件,作
为纪念。我也希望,我对这些历史性事件的所见所闻能供有兴
趣者作为参考。

2004
30多年前,星洲日報一群員工參加報館舉行的越野賽跑,
贏獲獎品,形喜于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