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昭賢
〈劉貝錦歸國紀〉返回作者母校麻坡中化中學,返回家鄉麻坡。90年前的著作,終於與家鄉同胞見面,與母校師生見面。
90年前,馬來西亞麻坡一位熱血青年到上海考察,出版一本遊記,書中洋溢着海外華人關心民族命運,關心民族教育的高尚情操。這位百年前的校友命途坎坷,關心民族命運,關心南洋地區華人子弟的教育,但他不幸被當成特務,於1959年冤死中國重慶牢獄。當今海峽兩岸己為他翻案,視他為愛國志士,頒發獎狀給他後人,表揚他的精神。
幾經努力,90年後,〈劉貝錦歸國紀〉終於重回馬來西亞,重回作者家鄉麻坡,在中化中學新校史館展出。
感謝台灣馬來西亞商業工業協會理事長劉康捷的相助,到台大圖書館細心掃瞄這本陳舊老書,讓此書返回家鄉再版,使後輩人士更清楚早年麻坡人的精神和海外華人的奮鬥事跡。
今年7月2日中化中學歡慶104周年,新校史館、新音樂廳和新圖書館開幕。〈劉貝錦歸國紀〉的回鄉增添了104周年校慶的人文文化意義。
1916年,劉貝錦是麻坡中華學校(中化中學前身)第二屆畢業生。他於1925年年底訪問中國上海,細心考察中國的教育、商業、文化、電影事業,於1926年年 出版〈劉貝錦歸國紀〉。他於1926年創立第一家南洋華人電影公司,制作影片〈新客〉,以啟迪民智,促進中國人對海外華人的瞭解。
1925年,馬來亞華教四傑到上海考察,希望提升教育和促進雙方瞭解。 |
70多年前,劉貝錦為支援中國抗日,參加南僑機,勝利後被迫留華,無法回鄉,並不幸冤死中國重慶獄中,但今天能把他的書帶回麻坡,相信他在天之靈會十分欣慰。
5-7-2016
5-7-2016
奔赴戰場前的誓言:敵寇不除何以為家? |
1939年3月出征前夕的報章新聞。 |
棄家為國奔向戰場
麻坡機工領袖劉貝錦
劉貝錦有遠大理想,為民族的命運,出生入死,在滇緬公路上運送軍事物資,支援中國抗戰。
文:鄭昭賢
早年麻坡中華學校(中化中學前身)出了一位不平凡的校友。他是上世紀20年代南洋第一位華人影片制作人劉貝錦。他為了抗日,放棄安逸的生活,率領幾百名南僑機工,奔馳在滇緬公路上。
劉貝錦是1916年麻坡中華學校高小第二屆畢業生。他的家境富裕,是中華學校創辦人劉築侯的兒子,著名畫家,中化校友劉抗的堂叔。上世紀30年代末,這位百萬富翁眼見日本企圖併吞中國,滿腔熱血,別離妻兒,毅然奔向抗日前線。
然而歷史給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最後他變成裡通外國的〞特務反革命分子〞,1959年冤死於中國重慶松山勞改營中。
冤死後30年,中國終於給予平反。台灣送來遲來的獎狀。
到上海拍攝電影
年輕時代,劉 貝錦胸懷大志,敢做敢為。80年前,他擬定一項雄心勃勃 的計劃,想通過電影的社會教育功能,提升普羅大眾的思想認識,促進國家的強盛。於是,他從麻坡挾帶巨資,到上海倡辦影片公司。《南洋名人集傳》這本書形容 劉貝錦的行動是〞當日南洋破天荒之創舉〞。根據記載,1926年,新加坡第一部本地影片《新客》是劉貝錦出資拍攝。
劉 貝錦認為,電影 能影 響文化教育不高的民眾,發揮社會教育功能,影響深遠。他攜帶數萬資金到上海創辦影片公司,志不在賺錢,而在教育民眾,振興民族國家。他說:吾之孜孜于此 (到上海發展電影業),非圖利也,實為國也。可見,這位早年中化校友有很強烈的利他主義,為國為民的思想。
拋家棄子昂首出征
劉貝錦最感人的事跡是,1939年他硬下心腸,不顧親人的苦苦哀求,為了民族大義,拋家棄子,投身抗日前線。當時他37歲,家境富裕,有自己的事業,已是麻坡聞人。他有個美滿的家庭,有妻子和4名兒女,長子劉幼才11歲,幼女劉惠貞5歲。但在中國危急存亡時刻,顧不了家人和個人的安危,志願報名參加南僑機工隊。
華僑先鋒大隊隊長劉貝錦(前排中)與武漢合唱團。
劉貝錦於1939年3月27日毅然率領594名南僑機工,攜帶自家企業的十多輛大卡車,奔向昆明。
1947年,李冰人在《麻僑報國的一頁血淚史》一文中寫道:『劉 貝錦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兄弟,有產業,有成 群兒女。當他拋家別子跨上征途的時候,他的妻兒兄弟們都牽衣把袂,含悲想挽住他的征騎。但他堅決存了:「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念頭,紅了眼眶,灑了幾行熱淚,便這樣掉首不顧,昂頭歸去。』
在 昆明,劉貝錦擔任《華僑先鋒大隊》隊長。這是一支由身強力壯,最能吃苦耐勞的南僑機工成員組成,承擔最繁重、最艱苦、最緊迫的軍事物資運輸任務。劉貝錦率 領南僑機工車隊,冒着日本飛機的狂轟爛炸,奔馳在沿途懸崖峭壁,陡坡險谷,急彎深溪的滇緬公路,以生命和鮮血,確保軍事物資通過滇緬公路,源源運進中國。
劉貝錦率領的華僑先鋒大隊在執行艱險任務中,逾三份之二的人壯烈犧牲。他們的功績獲得當時的國民政府的表彰。
國共兩黨都不容他
抗戰勝利後,劉貝錦等待凱旋南洋的通知,但他生性耿直,剛正不阿,直言不諱地指責國民黨官員品德敗壞,竟被國民黨當局懷疑是共產黨的地下黨員,予以逮捕,受到非人的折磨。於是,劉貝錦錯過了南返的機會,留在了大陸。
共產黨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搞〞三反五反〞,一夜之間劉貝錦又變成了國民黨留下來的特務反革命分子,成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沒有人身言論自由。
1956年,由於思念在麻坡的親人,劉貝錦向領導申請返回馬來亞,結果惹來大禍。他遭到嚴厲的批斗,珍藏的有關南僑機工照片被當成罪狀。
1958年,劉貝錦被當成危害社會的特務反革命分子,再次抓進監獄,關在重慶松山勞改農場,也就是國民黨時期關押共產黨人的白公館。
一年後,劉貝錦淒慘地死在獄中一間陰暗、潮濕的小屋內。他的兒子劉國勝獲准進牢內為父親草草收屍。
33年後,重慶公安局於1991年5 冃31日才給劉貝錦平反,宣稱當年送劉貝錦〞集中勞動〞不當。然而對劉貝錦及其家人所造成的傷害已無從挽回,難以瀰補。
過後劉國勝回憶這段傷心事時說:〞歷史和現實真會給我父親開這麼殘酷的玩笑。一個海外擁有巨大資產,于充份物資享受而不顧,為國家、為民族的利益而投身抗日戰場的愛國華僑──劉貝錦──我父親的悲慘結局,是他本人的不幸,是我們全家的不幸,更是中華民族的不幸!〞
90年前著作從台大圖書館回歸麻坡中化中學校史館。
新校史館、圖書館、音樂廳開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