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4, 2011

麻坡華人抗日事跡

柔華殉難烈士公墓



座落柔佛州亞逸依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柔佛州華僑殉難烈士公墓》。紀念碑上有蔣中正題字。

1947年3月17日,各地柔華忠骸運抵亞逸依淡公葬場面。當天全柔下半旗誌哀,學校多停課。


墓場大門上題《浩氣長存》四大字。兩旁對聯:熱血灑空林,沸湯含笑三王塚,青岡埋毅魄,黃鳥哀歌百夫防。


為出版麻坡中化中學百年紀念刊,我訪問了顏其仁老師。顏老師送我12張《麻坡僑眾揮淚祭忠魂》歷史照片。

1947年3月17日,顏其仁老師送先父顏逈華與其他柔華忠烈遺骸至柔佛州亞逸依淡。當時他攜帶相機,為《柔佛殉難僑胞公葬禮》留下這一組珍貴歷史照片。

顏老師的父親顏逈華是30年代末,麻坡《救國三劍客》之一。在三劍客和麻坡其他有正義感人士大力推動下,麻坡成為南洋籌賑模範區。

日軍佔據麻坡後,日本人矢言報復,向《救國三劍客》鄭文炳、顏逈華、林彬卿算帳,結果他們與中化中學董事會多位領導人慘遭殺害。

和平後,麻坡華社於1946年2月15日於漳泉公會舉行殉難者追悼大會。會場大門兩旁的對聯寫道:血濺寇營,一縷忠魂歸故國;心傷華族,萬家雪涕洒麻坡。

當天麻市商店住戶下半旗致哀,鐘鳴十二句,各社團代表,中華化南兩校師生及殉難家屬等齊集漳泉公會會場。追悼會主祭是鄭天成,陳人浩宣讀祭文。劉在川、陳人浩、李尚賢等在會上悲憤演說。

接着,1946年7月,麻坡成立《麻坡華僑集體鳴冤委員會》,正主席是林雅碩,副主席為劉在川。委員會派余金鑑、李尚賢、劉國七負責到巴力峇九山挖掘殉難者遺骸。1946年8月25日,巴力峇九山挖出遺骸百餘具,分儲七大甕,暫寄於福山亭。

麻坡鳴冤會於1947年3月16日早上8時在中華學校操場舉行公祭大會,司儀周祖慶,主祭林照英,陳人浩恭讀祭文。禮畢,靈車由砂香街中華學校出發,行經麻坡三馬路和二馬路。殉難者遺骸先運往峇株巴轄中華商會集中,於1947年3月17日公葬於亞逸依淡,以慰忠魂。


祭壇上置靈牌,清香三炷,清花鮮果。由中六槍死裡逃生之周細粒所獻心形花圈最為特出,中間《哀哉》二字是用殉難烈士遺像嵌成。


祭壇背後高懸各界花圈輓聯。伍伯勝總領事題詞《正義千秋》高掛中間。麻坡中華化南兩校師生的題詞是:《天留正氣壯山河》。

大卡車運送忠魂遺骸,以青天白日旗覆蓋。


家屬祭拜,悲痛不已,香煙環繞,凄風飄拂。


不久前,我依照顏其仁老師提供的照片,在中化中學校長陳維武博士的陪同下,來到柔佛州亞逸依淡的公葬墓地憑弔。

1942年遭日軍殺害數千柔佛州華人同胞長眠在亞依淡先烈公墓。當中不少是麻坡人,包括麻坡華社精英,中華化南兩校董事會領導人鄭文炳、張開川、顏逈華、林彬卿、鄭友專、李天賜、郭詩善、林太宗等人。

60多年前柔佛州華社在這裡為受難者舉行公葬,場面感人。如今這裡一片寧靜,幾個香爐擺在墓前,紀念碑上的題字和對聯提醒人們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馬來西亞華人的悲慘遭遇。

當地人告訴我,幾十年來,在當地中華公會的組織下,每年都在紀念碑前舉行祭拜儀式。有時,日本和平人士和學生也到場,向先烈們表示懺悔。

為了編中化校史,讓我知道不少以前我不知道的事,也希望更多年輕人對華族先賢的歷史有興趣。在馬來族強調歷史的時刻,華人更應重事本身的歷史。

細雨霏霏,凄風飄拂,哀聲震山岳,殉難者家屬哭聲不絕。


亞逸依淡柔佛華人殉難烈士公墓兩旁對聯:中土魂斷依淡千載弔忠魂,社宇聲悽南島一腔留熱血。

Saturday, March 12, 2011

印尼華教代表訪馬

出席董總新書推介禮 吁發揚以和為貴思想

向馬來友族介紹中華文化經典著作,儒、道、兵家思想的葉新田著作。


印尼華教代表符福金(右四)和劉一江(右二)出席葉新田新書推介禮。

(馬來西亞吉隆坡13日訊)印尼東爪哇華文教育統籌機構主席符福金和印尼西爪哇華文教育統籌機構主席劉一江今天出席馬來西亞董總主席葉新田博士的新書推介禮儀式,並在 會上發表談話。

符金福在會上讚揚葉新田博士將中國的經典名著和儒家思想翻譯成馬來文,加以推廣。

同心協力 心胸寬廣

符福金認為,應發揚〞以和為貴〞的儒家思想。他說,孫中山先生提出〞天下為公〞,今天中國提出〞和諧社會〞及和諧世界,都是根據儒家思想的〞和為貴〞觀念。他呼吁華社把〞以和為貴〞當作行動指南。

馬來西亞董總顧問郭全強講話時也強調,必須加強內部團結。他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華教工作者沒有分裂條件。我們可以來自不同背景,可以有不同的思想和理念,但在關乎民族興亡的華教事業上,我們只有一個方向。古人說得好,大家同心協力,眾志成城。

郭全強希望華教工作者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角落,眼光更遠大,心胸更加寬廣。

希望譯成印尼文

西爪哇華文教育統籌機構主席劉一江希望葉新田博士的書不只是有馬來文譯文,同時也翻譯成印尼文,讓年輕的印尼華人也有機會接觸到中華文化的精華。

劉一江說,他是印尼華教斷層30年時期成長的印尼華人。在這時期成長的印尼華人,大部份不懂中文,不懂中華文化。他呼吁葉新田博士把他介紹中國古典名著的書譯成印尼文,讓更多印尼華人青年有機會接觸到中華文化。


劉一江(左)呼吁把葉新田博士的新書譯成印尼文,讓更多印尼華裔青年有機會接觸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