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7, 2008

椰殼洞傳奇──李明憑弔〈李明洞〉

站在石山下的熱水湖旁,李明(左)說,這是當年英殖民軍警圍剿他們的戰場。



李明(左)在友人陪同下站在〈椰殼洞〉前。


霹靂州霧邊(Gopeng)的椰殼洞(Gua Tempurung)有一段傳奇故事。洞內深處有一個平坦的洞穴,被命名為〈李明洞〉。旅遊局宣傳道,半個世紀前,那裡是霹靂州馬共游擊隊的一個基地,洞內岩壁上還留著當年馬共游擊隊人員所繪的壁畫。

不久前〈李明洞〉的主角,前馬共怡保區領導人李明親自來到〈椰殼洞〉,想核實這是不是當年她所住過的山洞,同時也為著憑吊當年她在這地帶與英國殖民地軍警周旋的游擊區戰場。

當天眾多的遊客並不知道這位白髮蒼蒼的81歲老人,竟是當年這一帶岩洞地區的叱吒風雲人物。來自麻坡巴莪的一巴士車遊客嘻嘻哈哈地魚貫進入山洞,有些還向這位手持拐杖的老人微笑點頭,絲毫不懂得他們眼前這位老人的身份。


人老體弱 無法攀登

50多年前,怡保地區馬共領袖李明為〈人道報〉挑選一個巨大的石洞,作為〈人道報〉出版與運作的基地。她領導的怡保中區組織負起了保護〈人道報〉編務與工作人員的安全,協助他們搞出版黨報的重任。

如果旅遊局所說的〈李明洞〉確實是李明和她的同志當年居住和活動的地方,那麼〈椰殼洞〉就是霹靂州馬共〈人道報〉的基地。

當年,〈人道報〉報社編務與工作人員日常生活的一切必需品,出版報紙所需的用品,都是李明領導的馬共怡保中區責任。各地的戰訊和群眾運動的消息,也是由李明領導下的人員傳送至山洞內的報社。他們盡最大的努力,確保報紙順利出版。


〈人道報〉以山洞為基地,在洞裡運作一年多之後,英國殖民地當局的軍警才發覺山洞裡有游擊隊在活動。於是他們派出飛機和大炮,對著這座大石山,展開狂轟濫炸。生活在石洞裡的馬共游擊隊才被迫轉移他處。

時過境遷,以前偏僻的荒山野嶺,如今已變成旅遊勝地。以前年青力壯,在山林打游擊,涉水攀岩,一天翻越幾座山,穿過幾個岩洞為平常事的李明,如今已垂垂老矣。李明讓同行的年輕伙伴先進洞,自己在洞口處坐著休息,考慮著是否要進洞觀看。

最後她終於決定進山洞。她拿著拐杖,在友人的陪伴下,緩緩地走在旅遊局所建的木橋上,進入山洞。

根據李明的回憶和描述,這個洞很大、很深、洞裡岩石平台層層疊疊,一層比一層高。以前是深山老林裡的岩洞,爬進山洞,要靠體力,有時是攀籐上洞,爬上一個平台,又要攀上另一個,一層層爬上岩洞。

如今進洞有木橋、石階,還有扶梯、圍欄,極其方便。但是以李明當今的體力,她已無法攀登到洞內的〈李明洞〉所在地。要上到那裡,必須攀爬幾道鐵梯,走過很多級的石階。李明只能進洞後,走了幾十步遠,由於體力所限,只能折回頭,沒有走到椰殼洞深處旅遊局所宣傳的〈李明洞〉。

變化太大 無法辨認

李明說,這裡四周環境變化太大。她已無法辨認了,不能肯定這裡就是她以前活動的基地。

遊客進洞,必須買票,並有椰殼洞旅遊局的導遊作響導,沿路講解。抵達椰殼洞深處的〈李明洞〉,導遊會以手電筒照射石壁,讓遊客看岩壁上畫著一輛勞斯萊斯豪華轎車的壁畫。她告訴遊客,這是當年洞內游擊隊人員留下的壁畫,記錄馬共游擊隊伏擊英國官員的情景。

根據記載,馬共游擊隊在1951105日,於通往福隆港的公路上,展開一項震驚國、內外的伏擊行動,擊斃當時英國駐馬來亞欽差大臣亨利.葛尼爵士。葛尼爵士乘坐勞斯萊斯豪華轎車,在警車的護送下,前往福隆港。

李明無法走到洞內深處的〈李明洞〉,沒有看到岩壁上的壁畫,無法證實這是當年馬共人員所作的畫。


認出熱水湖舊戰場

不過,隔天她到紅毛丹熱水湖地區遊覽時,她記起了那就是當年他們與英國軍警戰斗的地方。那裡的山,那裡的地形,她辨認得出。她記得他們如何沿山邊撤退。

石山腳下的熱水湖依然熱氣騰騰,舊面貌仍然保存。不過,這個地段正要發展,拖拉機和建築工人正在熱水湖旁忙碌工作。再過一個時候,石山下的熱水湖必定換上新裝,讓人無法辨認。在旁邊的另一個石山地段,已變成雙威度假園的主題公園,成為現代化旅遊勝地。

這次李明到怡保的回鄉之旅,讓她意外地見到一位當年〈人道報〉的老工作人員。現在住在怡保的區慶芳,是當年〈人道報〉的鋼版手。他也是垂垂老矣。兩位老人相見,十分高興,親切交談,回顧過去,一起合照。根據區慶芳的記憶,〈人道報〉的基地其實是位於椰殼洞附近的另一個山洞。


2007 8

李明(左二)憑弔紅毛丹熱水湖舊戰場。這一帶山連山,有很多大、小山洞。左一是照顧李明的何娣,文德甲人,早在彭亨中槍被捕,後來被驅逐回中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