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母校60载---
文:郑昭贤饮水思源,回馈母校。阔别半世纪,定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两位中山学校校友千里迢迢,返回桔井探访母校。加拿大温耀潮(右)和美国薛俊发并肩站在母校门前,无限感慨。(郑昭贤摄)
历经85年沧桑的桔井中山学学校,屹立不倒,重新出发。(郑昭贤摄)
东南亚华文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具有饮水思源,回馈社群的优良素质。此次柬埔寨行,让我见证了两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柬埔寨华校生,不忘母校培育之恩,事隔半世纪以上,有如大海龟,千里迢迢,重回母校的感人事迹。他们在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冷战时免代,历尽艰辛,大难不死,庆幸晚年有会重回母校。
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温耀潮出生于柬埔寨桔井省,现年69岁。1950年,温耀潮入学,就读桔井中山学校。他离开母校60年,这次到金边参加全球寮都校友会团聚大集会,趁此机会返回家乡,探访阔别半个多世纪的母校,桔井中山学校。
来自纽约的薛俊发,今年62岁。他原本是寮国百细人,是寮国百细华侨公学学生,后因百细华侨公学过左色彩,遭政府封闭,不得不于1965年转校至柬埔寨桔井省的中山学校,就读初中二年级。
这两位桔井中山学校老校友怀念母校,渴望返回桔井,探访久别的母校。机缘巧合,我也想採访柬埔寨桔井老解放区的这间华文学校。于是有缘与两位中山老校友结伴拜访中山学校。上世纪1970年,柬华校面对浩劫,全面遭封禁,但在解放区内的中山学校,由于红高棉初期需要搞统战,还让她生存至1973年,才逃不了遭封禁的厄运。
激动不已几乎落泪
温耀潮经历曲折的人生,首先就读柬埔寨桔井的中山学校,后移居寮国,进入寮国永珍的寮都中学,然后从事汽车修理业。然而生不逢时,处于战乱年代,寮国赤化,华人人心惶惶。为求生机,温耀潮带着家人,黑夜冒着遭射杀的风险,划船偷渡湄公河。一家人沦为泰国境内廊开难民营的难民,苦苦等待近4年,期望西方国家收留。
温耀潮回忆道,终于如愿所偿,1979年获得加拿大使馆人员的协助,准移居加拿大。当时他是一无所有,夫妇两人带着两个小孩,一手牵一个,一手抱一个,离开久居的难民营。然后飘洋过海,一家人被送到加拿大的温哥华,重新学习,融入新的环境,终于安定下来。
步入晚年,温耀潮怀念母校,怀念桔井。当我们抵达中山学校时,学校依旧,屹立于湄公河畔。悠悠的湄公河慢慢流,温耀潮依稀记得,60年前,年幼的他站在学校前的河畔,遥望河中央,只见澹水海豚在嬉戏,悠然自得。
5位前印支华人难民拜访桔井中山学校,与2位中国派来的援教女老师合影。左起法国的薛俊乾、年轻的援教老师荆怀影和秦柳青、美国的薛俊发、加拿大的温耀潮和澳洲的张世强夫妇。(郑昭贤摄)
柬华理事会副理事长马明军告诉我们,中山学校于1973年遭封禁,校产遭充公,华人的血泪校产被他人所佔用。20年后,局势转变,柬埔寨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桔井柬华理事会抓紧时机,于90年代初筹备复办中山学校。华社热心筹款,从政府手中赎回原有的校地,重新出发。
马明军说,中山学校遭封禁之前,鼎盛时期学生人数上千人,1993年复校时,学生人数约100人,如今学校有5位老师,140位学生。
阔别60年,温耀潮独自漫步中山校园,若有所思。(郑昭贤摄)
我们踏入中山学校校园,只见两排新建校舍,屋顶上端有个校徽,中间是〈中山〉两个字。此情此景,让温耀潮激动不已,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两位远地的老校友与两位中国派来的援教女老师站在校舍前合照。出生时代不同,两位年轻的中国援教老师与两位老校友的命运迥然不同,后者历经沧桑苦难,战乱的煎熬。
捐资助学感激母校
温耀潮告诉我,他准备在桔井逗留两、三天,会见管理中山学校的桔井柬华理事会,按他的能力,捐点款项给母校,以示感恩。果然,在我回到吉隆坡后,从柬埔寨华文报的网页上看到温耀潮捐助中山母校500加币的新闻与照片。
新闻写道,桔井中山学校成立85周年,现居加拿大校友温耀潮为桔井中山学校学校捐资500加币。多年来,温耀潮先生热心慈善事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业活动。情系母校伸援手,捐资助学献爱心,温耀潮善行义举殊值赞颂,促进了中山学校的发展建设,增强了中山学校的凝聚力,同时反映各界人士对柬埔寨华文的教育和发展奉献一片赤诚的爱心。
柬华理事会副理事长马明军(中)接见校友温耀潮(右)和笔者。
温耀潮说,1950年,他就读桔井中山学校时,校长吴平是地下共产党党员,有使命感,献身教育事业。他记得,新年期间,学校举行盛大的游艺会,表演〈白毛女〉歌舞剧,话剧〈雷雨〉等,十分热闹。学生在校裡跳新疆舞、高唱〈国际歌〉、〈红湖赤卫队〉等大陆的共产党歌曲。在吴平校长掌校下,校誉蒸蒸日上。过后,在百细华侨公学董事会大力争取下,吴校长转到寮国百细华侨公学,出任校长。百细华侨公学在吴平校长掌校下,开办初中班,学校充满活力,有声有色,远近闻名。
回顾那个年代柬埔寨和寮国的华文学校,温耀潮说,那时候,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大。他记得,学生掀起学雷锋热潮,雷锋这部电影他就看了4次。许多学生毕业后,满腔热血,投奔中国,到大陆升学和建设新中国。有些学生在校就参加了组织,离校后进入森林,接受革命教育与训练。
一边是湄公河,一边是中山学校校园,薛俊发站在大河与学校之间的公路旁,作出胜利的手势,回归母校,形喜于色。(郑昭贤摄)
校长遭暗杀不遂
薛俊发比温耀潮迟了十多年才就读桔井中山学校,他是在动盪的1965年,寮国百细华侨中学遭封禁后,才转校进入柬埔寨桔井中山学校。
薛俊发回忆道,他就读百细华侨公学时,地下共产党员吴平当校长,学校左派色彩浓厚。当时百细地处冷战时代的前线地区,离越共的胡志明走廊不远,各派势力都有人员驻扎百细,斗争剧烈。1964年,国民党特务企图暗杀华侨公学校长吴平,特务向吴校长的寝室抛掷手榴弹。吴平校长大难不死,仅脚部被炸伤。在好心人的协助下,吴平校长乘车逃往金边,然后返回中国。
薛俊发说,1965年学校被封后,共有30多位百细华侨公学学生转校至桔井中山学校。中山学校也是一间赤色学校,红色的校长与老师对学生的管教十分严格,学校成为名校,校誉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寄宿生。
他说,在老师的鼓励和教导下,当年的中山学校学生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歌颂毛泽东。学生受鼓励办壁报,宣扬左派革命思想。
学校搞批斗运动
薛俊发回忆道,当年中国大搞文化大革命,斗、批、改运动热火朝天。中山学校深受影响,有样学样,在学校裡大搞批斗运动。学生自己斗自己,分成造反派、革命派等不同派系,忙于批斗,老师也参加。
薛俊发说,有些学生十分冤枉,不明不白被抓出来批斗,百辩不解。他们只因家裡寄给他们生活费,收到美元,成为大罪过。他们被人发现拥有美元,就被污衊为美国特务,收取美钞。结果他们被押上审判台上批斗 ,被斗的学生觉得十分委屈。
他说,不少学生在左派的思想教育的灌输下,投奔中国,参加越共,参加柬共,献身革命。经历了人生的波波折折,历尽了激进思想带来的艰辛,最后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薛俊发说,在1966和1967年学校批斗运动期间,他抱着谨慎态度, 尽量避免表明支持这一派或那一派。结果老师在他的成绩单的评语栏上写上:明哲保身,只求无过。
然而在毕业后,薛俊发返回寮国,国民党份子要逮捕他。最后他到台湾升学,台湾方面又怀疑他是亲共份子。回想起这些事,他说,在那个年代,两面不是人,做人好辛苦。
为了升学,薛俊发一度想就读马来西亚槟城韩江中学,但由于居留证办不成,改赴台湾,进入台北商专。他说,当年据说美国埃森豪威总统给了台湾一笔款项,让台湾资助东南亚学生到台升学,以对抗中国的影响力。所以东南亚华校学生才能以便宜的费用,在台求学。回想起来,此举的确惠及东南亚华校生,培养出不少东南亚华校生人才。
回首过去无限嘘唏
在台北完成学业,薛俊发回到永珍,在银行工作。1974年寮国易帜前夕,薛俊发察觉形势不妙,他毅然决定离开寮国,前往法国,然后再移居美国。当时他才23岁,就步入另一个新环境,重新打天下。他在美国苦学英文,再念商科和学技术,最后进入美国的电讯行业,直到退休。
湄公河河水日夜流,五、六十年的光阴一去不复返。中山学校两位老校友重踏足母校校园,回顾冷战年代的往事,当年在母校的事迹,心潮起伏,无限嘘唏。
回首那冷战年代,来自中国有抱负的知识份子,满怀理想,一腔壮志,热忱地在东南亚各地华校传播左派激进思想。他们的精神可敬可佩,但结局与理想落差极大。尖锐的意识形态斗争带给东南亚华人极大的苦难,激进的思潮导致千千万万人流离失所。
在今天的新时代,中国派来的援教老师到中山学校,到柬埔寨和寮国各地的华校,不知他们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影响作用?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