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6, 2009

越南華人的命運

深受政府政策影響

王賡武教授(左)在研討會上致開幕詞。右是華裔館館長廖建裕教授。


越南的政策影響越南華人的命運。上個世紀70年代末,越南對華人的政策導致越南華人人口大幅度下跌。

到20世紀末期,政治環境和政策的轉變,越南華人命運也跟隨轉變,再度獲得容納。但是,越南的政策絕不容許越南華人具有像印尼華人那樣的經濟地位。

在新加坡華裔館主辦的《印支三邦與緬甸華人國際會議》上,三位學者分別針對越南華人的過去和現在,發表他們的研究心得。

大逃難背後的因素

來自瑞典的阿默爾教授(Ramses Amer)在會上發表題為《1975年以來的越南華人:從大逃亡至重新融合》的報告。

阿默爾教授講解越南華人大逃亡的背後因素。他通過越南華人人口自1975年以來的起落變化,說明政治與政策對在越華人命運的影響。

阿默爾教授說,上個世紀70年代末,越南南方厲行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改革,是導致越南南方華人人口急降的主要因素。他說,在越南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下,越南華人首當其衝,深受打擊。大批越南華人被迫變成船民,冒著生命的危險,投奔怒海,尋求新的容身之處。

他說,1978年,開始出現一波又一波的大規模越南船民逃難潮,一船船難民在茫茫大海上飄流。1978年 4月,出現大批越南難民投奔怒海,其中許多是華人。9月另一波的越南船民逃難潮再現,他們不顧安危,冒險遠渡重洋,只求離開越南。到了1979年,又出現另兩波的船民逃難潮。


出席研討會前,筆者到印尼廖內的加蘭島,參觀島上的船民博物館。這是博物館前展示的難民船殘骸。當年越南船民故意在島外弄船下沉,逼印尼不得不暫時收留他們。島上曾收容高達25萬名越南和柬埔寨難民。


阿默爾教授指出,越南華人船民是在越南當局有系統的安排和默許下,通過半合法的途徑,一批又一批逃亡海外。

他說,越南北方華人人口的下降方式,與南方不同。南方的華人是分階段,一波又一波減少。越南北方的華人人口是驟然急降,短時間內一下子就消失。中越兩國在1979年爆發戰爭,關係緊張,北方的華人深受影響,人口驟然急降。

他說,越南官方的人口統計數字顯示,過後,越南華人人口繼續減少,不過下降緩慢,不像 70年代末的大幅度減少。

他說,到了1989年至 1999年期間,形勢己不同,經濟走向自由開放,越南北方的華人人口隨之出現小幅度的上升。

他說,目前中越關係己改善,中文成為越南學校學習的第二種重要語文。

仍然不信任華人

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許大衛博士也在會上指出,越南華人的命運深受中越關係和越南政策所影響。目前,越南領導人對華人的政策,存有分歧,並不一致。

許博士說,越南華人是個重要的少數民族,人口比率不高,卻是一個組織性強的族群。他們多數居住在城市地區,如西貢。早期,不少的越南工商業和農業,是控制在越南華人手上。

他指出,在歷史上,越南華人對越南的貢獻大,是越南不可缺少的一個族群。他說,越南華人支持越南的革命,但過後,華人又成為越南革命的目標。

他說,目前在越南領導人當中,對華人的政策,看法分歧,態度不一致。不過,總的來說,對華人仍然不信任,不讓華人擔任高級官員。他們會進行篩選,一發現有華人血緣的人,就不讓擢升。華人沒有機會進入他們的政治核心。然而在底層地方官員的選舉,他們給華人保留一定的固打額,讓華人出任地方官員。

不能像印尼華人那樣

另一位主講人周彩麗(Grace Chew Chye Lay)在會上說,越南在1985年和1986年期間,開始改革開放,走向市場經濟。到1991年,中越關係朝向正常化。國內政策的轉變加上國際政治氣候的變化,越南華人命運也轉變。

她說,居於國內經濟改革的需要,越南於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呼吁流亡海外的越南人和越南華人返回越南。

她說,越南發現,在2000年,從美國匯回國內的越僑資金數額龐大,佔當年越南吸引到的外資(FDI)總額的16%。於是,越南於2001年特別成立一個《華人工作組》,同時還為海外越南華商設立一個網頁。《華人工作組》是一個政治性組織,作為政府向海外華商提供諮詢的一個機構,協助他們返回越南投資。

不過,周彩麗指出,越南政府目前雖然希望華人在越南經濟建設中扮演更大的角色,但是他們的態度是,不希望看到越南華人具有像印尼華人那樣的經濟地位,對國家經濟具有強大影響力。


印尼加蘭島上的船民墓場。雖然他們沒有葬身大海,卻葬身荒島上。

當年越南船民在加蘭島上建一間觀音寺。這是殘存的觀音寺大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