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13

麻坡二戰遺跡 -----

炸彈留下的斷垣殘壁

文:鄭昭賢

麻坡二戰遺跡:五馬路的斷垣殘壁。


麻坡五馬路永美書局對面殘存兩間戰前樓房的斷垣殘壁。幾根石柱與橫梁記錄下1942年正月麻坡遭戰火蹂躪的歷史,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日軍飛機於正月11日開始一連4轟炸麻坡,15日軍渡過麻河,16佔領了麻坡。經歷71年的風霜,這幾根柱子仍然未被拆除,屹立不倒,僅改成一間旅店的停車場,留下了二戰時麻坡慘烈戰役的歷史痕跡。

年輕人未經戰火洗禮,路過麻坡五馬路這幾根殘存的石柱與橫梁,可能很少人會加以注意,也不知道其來龍去脉。上了年紀的麻坡人卻仍然記住當年在麻坡上演的慘痛歷史,麻坡人驚惶失色,扶老攜幼,逃避日軍轟炸的情景。

為進一步瞭解這段歷史,特地拜會了當年家住五馬路,目睹日本飛機轟炸麻坡的兩位老麻坡。兩人都是中化中學校友,他們是78歲的王丁賜和81歲的陳培仁老師。

王丁賜的祖父王金針關心民族命運,積極參與抗日籌賑運動,。王丁賜回憶道,祖父疼愛他,帶他到三馬路買巧克力糖果給他。日軍飛機來了,向麻坡投擲炸彈。首先,麻河渡頭處一艘船中彈沉沒,接着日軍飛機轟炸麻坡市區,炸三馬路民房,最後炸彈落在五馬路。這些戰爭情景還歷歷在目。他說,日軍佔據麻坡後,祖父王金針遭日軍扣留並殺害。

陳培仁家遭炸毀

中化中學美術老師陳培仁親身經歷1942年日本飛機轟炸麻坡的劫難,終身難忘。原來,五馬路遭戰火摧毀的雙層房屋正是陳培仁老師當年的家。童年的陳培仁和家人險些成為日軍炸彈下的冤魂,逃過一劫,對當年的劫難記憶猶新。

我們坐在麻坡五馬路茶餐室品茶,斜對面就是當年陳培仁遭炸毀老家的遺址。陳培仁老師興致勃勃地回憶過去,講述他經歷的劫後遺生之真實故事。

陳培仁說,日軍在吉蘭丹登陸後,節節向南挺進,麻坡風聲鶴唳,不少人已攜帶家人,逃往鄉區避難。他們一家原已撤至鄉下,但因他父親有事要辦,他跟隨父親回來麻坡市區。下午三時許,突然聽到人聲吵雜,惊慌呼叫,接着防空警報鳴響。日軍飛機來炸麻坡了,人人紛紛逃離住所,找尋避難之處。

陳培仁說,他跟隨眾人,驚慌逃難,奪門而出,飛奔橫越五馬路,跳過五馬路旁溝渠,一口氣逃至當今啟智會堂後面,當年畫家劉抗的浮腳樓老家附近,躲在樹下避難。

陳培仁說,當時日軍使用舊式的螺旋槳轟炸機空襲麻坡。飛機不僅投下炸彈,還伏衝,以機關槍掃射。他聽到炸彈爆炸聲和答、答、答、答的機關槍掃射聲。那時,在麻坡火城路和峇吉里化南學校處駐紮着印度兵。




一面品茶,一面回憶日軍轟炸麻坡的往事。麻坡畫家陳培仁(右)與他的學生,巴黎畫家劉自明。

他又說,當年三馬路有間戲院,名為〈新民舞台〉,很多人正在戲院內看下午場的戲。日本飛機空襲麻坡市區時,人們驚慌逃出戲院,許多人受傷,滿身是血。〈新民舞台〉位於麻坡漳泉會館後面,戰後改成麗士戲院,如今已改成商店。

陳培仁說,飛機轟炸,伏衝掃射,受傷的人鮮血淋漓,在街上窜逃,找尋地方躲避,這種情景就與電影戰爭片的畫面一模一樣。

麻坡成為死城

他說,躲了一個晚上,隔天在父親的帶領下,逃往鄉區避難。他們靠雙腳逃難,走了好久,才抵達武吉西一帶的金興山園。但沒料到,那時兵荒馬亂,毫無法紀,歹徒乘機活動,陳培仁一家不幸遇上了土匪。沒辦法,家人為了另尋安身之處,只好再遷移逃難。在途中,看到戰場上印度兵的屍骸,散佈路旁,無人打理安葬。此外,他們到峇吉里路時,遇上日本兵,遭日軍扣留,被令蹲坐地上,等待發落,幸虧不久後獲得釋放,有驚無險。

據〈大戰與南僑〉記載,“寇機於42年元月11日下午到地(麻坡)投彈,秩序大亂,政府人員多各自逃命,無治安可言,歹徒搶掠商店,人心動搖,驚惶失色。翌日,市民扶老攜幼,離開市區,麻坡頓成無人之城。〈大戰與南僑〉由南洋華僑籌賑總會編寫,於1947年出版。

1942年正月11日至14日,日軍飛機連續四天轟炸麻坡。日軍帝國衛隊先頭部隊從利民達、沙益到東甲向麻坡挺進,15日開抵麻坡實廊一帶,然後在勿林望附近的直落峇公麻河旁,登上馬來人的船隻,渡過麻河,再兵分數路,包圍麻坡市區。從日軍轟炸開始,短短數天,麻坡市區於16日宣告淪陷。17日,大批日軍,包括坦克和兵車渡過麻河。然後在峇吉里路至巴力士隆一帶,日軍以坦克、飛機和大炮,與澳洲兵和印度兵展開4天劇戰,最後完全擊潰澳洲兵和印度兵。

時光流逝,71載滄海桑田,麻坡變新貌,但畫家陳培仁對二戰時日軍轟炸下的麻坡,記憶猶新。他的回憶,他的口述歷史,為後人描繪出一幅日軍轟炸麻坡的圖畫,讓後人更清楚麻坡這段慘痛的歷史。

15-6-2013
 

殘存的石柱默默屹立,提醒後人二戰時麻坡的慘痛歷史。

哥打峇魯戰爭博物館展示的二戰期間日軍攻打馬來亞時所用的戰機圖片。麻坡戰役慘烈,7架日本戰機墜落,其中兩架墜落於峇吉里,一架墜毀於麻坡監獄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