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訪問巴里島的的第二間學校是〞文橋三語學校〞,其全名是〞文化橋梁三語國民學校〞(Sekolah National Plus Jembatan Budaya)。
在登巴剎(Denpasar)地區的三間三語學校當中,〞文橋學校〞的規模介於〞光明三語學校〞和〞印華三語學校〞的中間,目前有學生450多名,教室20間,校園面積3,000平方米(約0.75英畝)。
學校於2004年創立,創始人是董事長江連福先生。學校創立第一年開學時,學生僅有150多名,經過兩年的發展,人數翻了兩番。學校開設的班級有學前的唱游班、幼兒班、小學部,到初中二年級。
赴華學習 回校教書
學校有8位來自中國的教師,同時學校也作長期的打算,派年青人到中國接受師資訓練,以便日後回校執教。長期依賴中國教師不是辦法,歸根結底還是必須靠本地人,本地的師資,發展本地的華文教育。
學校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接待我們。她是土生土長的印尼華人。她被派到中國集美大學學習,學成歸來,在學校擔任老師。她以流利和標準的華語與我們交談。令我驚奇的是,她告訴我們,她是從零開始學習華文華語,到中國只有兩年之久。這顯示年青人學習和吸收語文快,不過語文水準應該不會很高,只能教導一般性的華語華文。
但是我隨後發現,學校的佈告欄上張貼著學校未來的宏圖大計,學校後半部將興建雄偉的師資訓練大樓,以培養師資人才。這令我想起陳嘉庚在中國辛亥革命後於福建集美創辦小學,面對師資缺乏的困難,他毅然再創立師範學校,再接再厲地推廣教育。印尼華教的發展正在經歷這個進程,需要胸懷大志的華社社區領袖,出錢出力推廣。
在這位華裔女教師和一位印尼裔女教師的陪同下,我們走馬看花地巡視學校的教室,只見課室內牆上貼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華文標語,語文教學的現代化視聽課室設備齊全,電腦室內擺著一台台的電腦。只可惜,由於是學校假期,我們沒有機會與學生交談,看看他們的華文語文程度如何。
出身文橋三語學校的這位女青年(中)曾到廈門集美學校接受師資訓練,然後回母校執教。
文橋三語學校的電腦室
印尼華教再出發(四)
印華三語國民學校
印華三語國民學校的四層樓大廈外觀
我們訪問巴里島的第三間學校是登巴剎(Denpasar)區規模最大的三語學校,〞印華三語國民學校〞。這間學校是一幢四層樓大樓,有54 間教室,學生人數將近 600人,校園面積 3,700平方米。
據曾加廉反映,五年前,這間學校創立開課時,學生僅區區5 人。經過 5年的發展 ,學生人數劇增,從 5人增至 600人,成長十分快速。所開設的班級,從學前唱游班、幼兒班、小學到初中,至今已發展至開設高中二年級。
他說,學校聘請了8位來自中國的教師,董事長是陳力輝先生。
成績比政府學校強
步入學校大樓,廳上展示不少學生的活動照片。曾加廉先生對其中一張照片特別有興趣,站著細細地瞧。原來他的孫子是這間學校的學生,他是在看孫子的照片。他的孫兒長得一表人才,在六年級畢業典禮上充當司儀。接著,我們參觀學校的教室,其中舞蹈室給我的印象最深刻。顯然這是一間設備完善的練習芭蕾舞的舞蹈教室。
曾加廉說,這間學校雖收費較高,但是不少當地人還是願意送子女來這裡就讀。因為學校辦得好,學生成績比人強。通常印尼政府辦的學校水準低,學生成績差,甚至發生全校學生參加政府的考試沒有一個學生及格。
據曾加廉提供的資料,就讀三語學校學生每月繳付的學費至少要50萬印尼盾(約為馬幣200零吉),有些收費還要高好幾倍。
他說,由於收費高,只有中、上人家才有能力送子女進入三語學校。早年擔任過校長的曾加廉說,為了普及教育,他認為,今後應開設一些收費較大眾化的三語學校,這才有利於華文教育的推廣和發展。
印華三語國民學校的學生作業
1 comment:
Chow Sien,
So glad to read your blog, your blog allows us to learn what is happening to Chinese outside China. It is not too much to say the reports bring the Chinese outside China together as a community, many things can happen from there in the future.
Your reports are very straight forward, factual and often very touchng too. They are easy to read. Keep it up.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