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印尼華人老校長的人生

曾加廉夫婦(左)陪筆者夫婦參觀巴里人反抗外族侵略歷史紀念館

我到印尼巴里島旅遊,有緣結識到一位印尼華人老校長曾加廉。曾加廉現年79歲,然而他老當益壯,退而不休,仍然擔任雅加達〈國際日報〉駐巴里島通訊員,為印尼華文報寫印尼華社活動的報導,並十分關注印尼華教的復興與發展。

大家見面時,沒料到他向我透露過去他的一些辛酸人生道路。他的經歷實際上也是上個世紀下半葉印尼華人辛酸史的組成部份。

鄭和艦隊留下水手

曾加廉告訴我,中國大航海家鄭和率領的艦隊600年前就在離我下榻酒店不遠的巴里島的古達(Kuta)海岸停泊。當年鄭和艦隊有幾名水手留下來,他們姓江,因此目前島上有不少姓江的華人。巴里島曾有一位國王娶了一位姓江的華人作王后。

他說,幾百年來,華人來到巴里島時,身上只帶著一把鋤頭、一把菜刀和一袋種子,就在當地開荒種地。由於沒有宗教的阻力,巴里島人是信奉印度教和佛教,他們很容易與巴里女人通婚,巴里女人也喜歡嫁給華人。華人就這樣在巴里落地生根,為所在地生產財富。但歐洲人就不一樣,他們帶來槍炮,殺害巴里人,征服巴里,把島上的財富帶回他們的國家。他說,島上就有一座巴里人反抗外族侵略歷史紀念館,他準備帶我去參觀。

〞先達〞華教蓬勃發展

談起他過去的經歷,曾加廉說,在戰後至六十年代初,印尼華文教育獲得發展的空間。他那個時候有機會接受完整的華文教育,並通過函授,考獲中國廈門大學的學士文憑。當時印尼有不少華人通過函授,考取廈門大學文憑。他是在棉蘭中國領事館參加廈大的考試,當時有幾十位印尼華裔青年參加廈大考試。

目前曾加廉是廈門大學校友會的活躍成員,今年會舉辦周年紀念活動。他與廈門大學的副校長也有聯絡。

曾加廉說,當時他住在蘇門答腊離棉蘭不遠的先達鎮(Pematang Siantar),一個華人聚居的市鎮。他在那裡的一間華文學校執教和當校長。學校開設的班級從小學至高中,學生有數千人。曾加廉在〈先達華僑中學〉高中部教華文語文和歷史,同時兼任學校屬下的〈民眾夜校〉校長。

那個時期,先達的華文教育欣欣向榮,當地的親北京和左派勢力強大。先達的華文學校培養出不少優秀人才,有些人回到中國,對中國作出貢獻,因此有〞小延安〞之美稱。可見當時印尼與中國的關係十分良好。

全國華校校長遭拘留

然而好景不常,1965 年的 9.30政治風暴一來,印尼華人和華文教育的處境與命運,起了一百巴仙的轉變。

曾加廉回憶當時的情景。他說,政治風暴爆發時,他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會。他是代表印尼的華教團體到北京出席會議,當時他也是印尼華僑總會的祕書。那晚,在人民大會堂的晚宴上,僑辦官員帶來印尼發生政變的消息,大家深感震驚。於是大家一起在人民大會堂開會,研究是否應趕回印尼,當時廖承志也在場。討論的結果,大家認為,暫時不能回印尼,須靜觀其變,等局勢明朗後才決定。

曾太太在家鄉,目睹一批批印共被捕,遭送去處決,丈夫遠在北京,電話不通,毫無音訊,憂心忡忡。曾太太說,當時就在她家後面,每晚都有綁人、打人和殺人,受害者發出慘叫聲,十分恐怖。

過了一個多月,印尼局勢稍平靜,到北京開會的曾加廉與朋友們才決定返回印尼。但他們還不敢立即返回蘇島的家鄉。他們先回到雅加達,在那裡逗留一個多月,才敢回家鄉。

回家後,不出所料,他被當地的印尼情報局召去問話。當地情報局長告訴曾加廉,有人指他企圖私運軍火進入印尼。曾加廉一聽,心裡一沈,因為這個罪名可大了。他據理力爭,聲稱如果他真的有私運軍火,他絕對不敢回來,因為回來等於是自投羅網,等於是送死。由於他沒有這麼做,所以他才敢回來。

其實他與這位當地情報局長早就認識,結果經過問話手續後,曾加廉終於獲得釋放回家。曾太太說,終於過了一個大關,如果不過關,後果不堪設想。

但麻煩並未就此結束。不久,印尼政府封閉全國華校,凡是華文學校的校長都被拘留起來,關在棉蘭的集中營,準備全部驅逐出境。曾加廉的太太回憶道,她與丈夫和3 名年幼兒女,全家人被送進集中營,準備被遣回中國。當時營內有好幾千人。

曾加廉說,當時他們強烈反對把他們遣送回去中國。氣氛緊張,中國的船已開抵印尼,要接他們回中國。由於他們的反對,三艘中國船載走一些年老者之後,中國就不再 派船來載人回中國。他們被關在集中營內,中國又不派船來,印尼政府毫無辦法。他們在營內不斷向當局施壓,爭取糧食和醫葯,幾經交涉和爭取後,印尼政府才改變驅逐他們出境的決定。

曾加廉感嘆地說,遭無理扣留的華校校長在獲釋後,不少被送往阿齊,後來這些人在那裡發了財。

如果當時他們遭驅逐回中國,大部份只能過著十分窮困的一生,被安排在赤貧的山區,長期留在那種環境裡,從事十分艱苦的體力勞動,很難有離開的機會。

曾加廉和其他華校校長幸運地留在印尼,他們的命運又完全不一樣了。

請佣人專職拜神

後來,曾加廉到首都雅加達發展,在大商業機構任職。他的兒女都受良好的教育。兒子經商有成,在巴里島發展電腦方面的業務。因此,曾加廉夫婦在晚年搬來巴里島與兒子同住。

當巴里島發生炸彈事件,外國遊客被炸死炸傷時,曾加廉憂心忡忡,因為他的住家是在巴里島的一個高尚地區,就在澳洲領事館的隔鄰。他們很擔心領事館成為炸彈攻擊的目標,而遭受池魚之殃。幸虧過後不久,澳洲領事館遷移他處。

他喜歡巴里島的環境,島上絕大部份居民信奉印度教,對宗教十分虔誠。島民的藝術文化氣息濃厚。早期回教蓆捲東南亞時,沒有攻下這個印度教興盛的地方,讓印度教的文化藝術有機會在島上續繼發揚光大,開花結果。

曾加廉的的家佔地頗廣。他說,為建造這幢樓房,他特地請了巴里人藝術工匠設計住家的圍牆,使之具有巴里人的藝術風味。

他說,他家裡請了幾位佣人。其中一位佣人的職責就是每天專門為他們的家拜神。這點最令我惊奇和不解。

原來巴里人相信萬物都有神靈,每天在家早、午、晚都要拜神。同時,各個角落都有神,都要祭拜。曾加廉解釋道,這就是入鄉隨俗,住在這個宗教氣息濃厚的島上,就要跟隨島民的風俗習慣。此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目前享有安逸的生活,必須要知道感恩,尊重他們的神靈,就是一種感恩的表示。

聽了曾加廉的這些解釋,我感覺,歷經波折的人生道路,晚年能安定生活,出現感恩的心態看來十分自然。但願印尼華人能有機會長久地不受政治強權的干擾,辛勤工作,為所在地創造財富,也使自己享有安逸的生活而達到雙贏。

巴里島上的印度教廟宇


巴里島上的佛寺,建築風格類似爪哇島上著名的浮羅婆屠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