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十多年前,在政治壓力下,印尼華文報的處境好悽涼。如今,印尼華文報再度欣欣向榮。貼上當年訪問印尼華文報社所寫的報導,讓人回顧 那時印尼華人的無奈心態。
再通過互聯網閱讀今天印尼華文報,你會深深感受到變化有多大,有如天壤之別。這是當今印尼《國際日報》的網址:
http://www.guojiribao.com/
1994年,筆者與在印尼朋友馬先生夫婦陪同下參觀《印度尼西亞日報》。當時報社由印尼官員控制,他們聘用印尼大學中文系的印尼年青人(右一、二和三),送她們到北京受訓,準備取代華人記者,由印尼人來為印尼華人社會辦華文報。
近年來,國際大氣候的演變有利於本地區華文報業的發展。馬來西亞
和新加坡的華文報業興盛。泰國的華文報有新的發展,柬埔寨的華文
報正在復興中。即使在只有三十萬華人的澳洲,目前已出現四家全國
性報章,展開激烈競爭。
但是,擁有約八百萬華人人口的印尼,其華文報的情況是怎樣呢?印
尼華文報老報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工作?他們對印尼華文報的前景有
什么看法呢?
在雅加達朋友的熱情安排下,我有機會參觀當今印尼唯一的華文日報
──印度尼西亞日報。我有機會和幾位華文報老報人在一起聊聊,
傾听他們的心聲,同時,還與幾位出身印尼大學華文系的年輕報人見
見面,握握手。
報館位於雅加達唐人街地區,是一座四層樓建築物。報館前是一條污
水河,河水嚴重污染,黑如墨汁。
一半華文 一半印尼文
的排字房呈現在眼前。一個個木架,排成數行,
上面置放著密密麻麻華文鉛字。桌上有個併好版
的鉛字大版。字房端是鑄字房,排著幾架鑄字
機。此情此景令我回憶起七十年代馬來西亞華文
報的排字設備。我國華文報早已廢棄這種落伍的
印刷設備,但是印尼西亞日報的主要新聞版還依
賴這種過時的設備。
然而,當我被引入另一室內,只見在明亮的燈光
下,排著一台台電腦。他們已開始採用中文電
腦,使用大易輸入法,目前主要是用來打新
聞標題和一部份中文副刊。雖然這是一個起步,
但這顯示印度尼西亞日報也跟著時代的步伐,走上革新的道路。
據中文電腦部主任張天凡稱,〈印度尼西亞日報〉有員工約五十位,
每天出版兩大張至三大張。每天的銷售量是四萬份,以前有一度是每
天五萬份。每份售價是五百五十盾,約為馬幣六角七分。
這份報紙的封面和封底版是以華文印刷,不過內頁有一部份是華文版
,一部份是印尼文版。每天是六版華文版配六版印尼文,或者四版華
文版配四版印尼文版。總之,整份報紙是一半華文版,一半印尼文版
。雖然如此,由於封面和封底都是華文,外表看來,完全像份華文報
封面以華文刊登國內外重大新聞,封底多數為華文廣告所佔據,配上
數則華文經濟新聞。內頁的國內新聞,國際新聞,體育新聞和經濟新
聞是以印尼文報導。內頁的華文版有國內新聞,市場與行情,小說版
,文藝版,世界雜錦,婦女和醫藥等。在華文小說版,金庸和梁羽生
的武俠小說還在連載。在華文的文藝版上,可讀到印尼華人反映日常
生活情趣的華文文藝作品。
在廣告方面,有不少的華人喪事訃告,類似本地華文報的訃告廣告。
雅加達的華族朋友說,他們訂閱這份報紙,主要是閱讀武俠小說和喜
喪事廣告。我注意到,報上有很多旅遊廣告,尤其是中國旅遊的廣告
,可見目前印尼華人到中國旅遊相當盛行。另一類商業廣告是協助印
尼華人送子女到新加坡或海外其他國家求學深造的廣告。
看來這份報紙在印尼華族社會當中還扮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
消極無奈的心態
關於這家印尼華文日報的歷史,報社的華族老職員向我作簡要的介紹
。他們說,一九六五年發生「九‧卅」事件之前,印尼原本有多家華
文日報。在這事件之後,這些華文報全消失,合併成為當今這家「印
度尼西亞日報」。當時一部份華文報新聞從業員轉入這家報社,有些
一直工作至今日。
報社的華族老報人以一種無奈的心情講述他們的報館。他們說,二十
年來,印尼僅有這家華文日報,但是這不是一家華人擁有的報紙,也
不是華人自己辦的一家報社。這是一家由另一族人辦的,以供華族社
群閱讀的華文報。
他們說,他們的社長是W.D.蘇基斯曼。他以前是印尼駐北京大使
館的武官,後來出任印尼駐香港領事多年。報社的決策人、主管人是
印尼裔人,非華人。
談到華裔報人在報社內扮演的角色,他們顯得很沮喪。他們說,辦報
方針,報紙的內容,日常工作的新聞取材選擇,華族報人沒有決定權
。華人只是按照印尼裔上司的指示辦事。上司決定登什么文章,登什
么新聞,你就照吩咐翻譯成華文,照辦就是。
在談話中,他們顯露出一種得過且過,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的心態。
一位在報界做了三十年的華裔報人說,他只是翻譯員。印尼裔上司寫
了評論,他就負責譯成華文,上司從新加坡海峽時報等來源選出新聞
,譯成印尼文,他就負責譯成華文。至於副刊上的華文稿,一律都須
印尼裔上司蓋章批准。
目前,〈印度尼西亞日報〉準備推行技術革新,採用中文電腦打字和
排版。報館內華族老報人如何面對這項新挑戰呢?電腦部主管告訢我
,華裔老職員對電腦有點排斥心理。他們在報館內沒有權力,不知將
來怎樣變化,因而無心學電腦。
在這種情況下,印尼裔雜役也升為中文電腦打字員。這名電腦打字員
受教育不高,開始時充當雜役,後來在字房內學中文排字,最後竟然
成為中文電腦打字員。
注入印尼裔新血
華族老報人還擔心他們在報館內的翻譯員職位今後會被印尼裔年輕人
取代。他們說,館方已吸收印尼大學中文系的印尼裔年輕人到報館工
作,逐步訓練他們,希望這些新血將來會成為報館的接班人。
雖然印尼在二十多年前早已關閉所有華校,但是目前印尼還有兩所大
學設有中文系。兩名印尼大學中文系的講師告訢我,就讀中文系的學
生是從零開始學習中文,可見中文系學生的中文程度不高。
華裔老報人以輕蔑的眼光,看待剛到報館工作的大學中文系畢業生。
他們覺得,這些印尼裔年輕人的華文程度低,所寫的華文稿必須由他
們再三修改才能下版。然而這些印尼年輕人受到館方重視,進報館不
久,就有機會被派到北京受訓。
在編輯部,我見到兩位中文系女大學生。她們是 Sri Kusumawati 和
Riza Esty Rosdy 。我們以華語交談。我問她們有沒有華文名字,她
們說,沒有。我看她們的中文譯稿,只見一個個方塊字,寫得整整齊
齊。細讀她們的華文譯文,雖然中間有一、兩個錯別字,但基本上還
算通順。她們的譯稿顯示,她們是十分認真地學習中文,十分認真地
工作。
Sri Kusumawati 告訢我,她喜歡這份華文報館的工作。她的月薪是
五十萬印尼盾,約馬幣六百元。她學中文,也學中文電腦打字,不久
前被派到北京受訓。我說,我希望她們以後有機會到馬來西亞參觀〈
星洲日報〉,我會帶她們看看我們的報館,看看本地華文報業的發展
。
參觀了報館,我受到印尼華人老報人處於低人一等的地位,又無奈的
心情所影響,但是我又察覺到在逆境下,似乎已出現點點的生機。首
先,華裔報人告訢我,上司的選稿方式有點轉變。目前封面版的中國
和台灣新聞比以前多,有時出現三幾則。此外,推行電腦化也顯示報
館還在力求向上發展。印尼華文報業朋友告訢我,聽說,印尼正在醞
釀創辦第二家華文報,可能出現兩家華文報競爭的局面。〈印度尼西
亞日報〉就是要應付可能出現的這項挑戰,才趕緊推行電腦化。
在國際大氣候的影響下,同時,過去數年來,印尼經濟有顯著的成長
,加上印尼人民發揮協商精神,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印尼華文報會
有新的轉機。
(一九九四年六月)
留在報館工作的華人老報人(右二)感到十分無奈。他說,華人在報社內無權力,只能抱著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的心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