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4, 2007

富裕的弱勢少數族群──印尼華人 (1994)

印尼華人社團領袖潘萬鑫說:華人講話應謙虛一點,以免剌激他人。華人企業家應注意工人福利,防止摩擦,未雨綢繆。

葉新田博士(中)在印尼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說。葉博士是當今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主席。

按:這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蘇哈多時代我寫的幾篇印尼華人報導。我把這些舊稿貼上《東南亞華人部落》上,以方便讀者比較印尼華人在不同年代的處境和地位。


1994年我與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主席葉新田和張光明博士出席一項研討會。此行讓我有機會與一批受過華文教育薰陶的印尼華人聚集一堂,交換看法,使我對印尼華人有進一步的瞭解。

在那個時期,亞洲地區的經濟快速成長,印尼華人也受益不淺,同時也作出貢獻

。我所接觸到的那群印尼華人都生活得不錯。他們能有多名印尼佣人,有印尼人

司機,擁有豪華洋樓,常常出國旅遊,能送孩子出國唸書。他們享有的一些物質

生活甚至令馬來西亞華人也感到羡慕。

這次到雅加達,是為出席印尼國民福利基金會的一項會議。但是,最

大的收獲是,我有個機會,與一批受過華文教育薰陶的印尼華人相處

在一起,聽他們談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處境和他們的感受。幾天的時

間,近兩百人生活在一起,無拘無束地交談,使我對印尼華人社會,

至少對出身華校的印尼華人,有進一層的認識。

在印尼的總人口當中,華人僅佔區區的三巴仙,況且,印尼的華校被

封閉已將近三十年了,同時外地的華文書刊長期遭禁止入口,因此,

外界人士可能會認為,華語和華文在印尼早已蕩然無存了。

華文教育圈子

可是,出乎我的預料,在印尼的這幾天,我是完全生活在受華文教育

的圈子裡。開會時,用的是華語,私下交談,也是用華語。會場上分

發的演講稿,會訊特刊,甚至是推銷商業產品的傳單,也是採用華文

。同時,會場走廊處,還有出售中國出版的書籍和印尼華人老畫家的

華文著作。大清早,在華樂的聲中,印尼華人於戶外打太極拳,練香

功。他們熱情地拉我和他們一起練香功,一種類似太極十八式的運動

。晚上舉行歌唱比賽,主要是唱華文歌曲,他們唱〈草原之夜> 等華

語歌曲,悅耳動聽。

這種情況與本地華人社團的活動看來沒有什么差別。雖然是處於十分

困難的環境下,但是,看來印尼的華文文化的油燈並沒有熄滅,反之

,它正在等待時機,在有利的條件出現時,它可能會再度興旺。

印尼國民福利基金會( Yayasan Nusantara Sejahtera )實際上是

一個校友會組織。在當時印尼的政治環境下,華人鄉團會館或校友會

之類還未有立足之地。因此,印尼華人採用變通的辦法,使華人鄉團

會館組織和校友會在基金會的形式下求生存。長期來,印尼華人已捉

摸到一套生存法則,以求適應居住地的生活環境。

六十年代中期之前,印尼原有不少華文中小學,培育出一批受華文教

育的印尼華人。目前,在印尼關閉華校前夕就讀華文中學的印尼華人

已達五十歲左右的年齡。有些已有自己的事業基楚,開設各式各樣的

中小型企業。為了吸收新的企業管理知識,以更好管理自己的企業,

他們到新加坡參加新加坡國立大學開辦,以華語為教學媒介的現代管

理課程。幾年來,參加這項課程的印尼校友越來越多。於是,他們便

感到有必要成立一個校友會。在這種情況下,印尼國民基金會便在一

九九二年正式成立。

講話應謙虛一點

基金會會長潘萬鑫在發表演說時指出,基金會是個不談政治,宗教和

階級的組織。它是在遵守一九四五年印尼憲法和建國五大原則下,推

展教育活動和社會福利工作。

在教育活動方面,一年來,這個基金會舉辦了五次有關工商管理和醫

藥保健的華語講座。。受邀主講者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學者教

授。

在社會福利工作方面,基金會組織聯合醫療隊,為貧苦民眾義診,為

偏僻地區之鄉民看病,施藥和贈送補品。此外,基金會會員以取之社

會,用之社會的精神,慷慨解囊,捐助印尼西南榜地震災區的災民。

潘萬鑫在演詞中強調應與友族保持友好關係。他說,他是印尼大學理

事會成員,印尼獅子會前領導人,有同友族一起工作的經驗。根據他

與印尼原住民長期來往的經驗,他認為,他們是可以協商的,是會講

理由的。

談到最近棉蘭所發生的事,潘萬鑫說,印尼的國民收入遠比新加坡和

馬來西亞低。在目前的環境下,印尼的華人講話時應該謙虛一點,做

事情應簡單些,以免刺激到他人。

他說,華人企業家應注意工人的福利,更應遵守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

條例。在平時,華人企業家就應時刻注意防止發生摩擦,未雨綢繆。

如果等到事情爆發了,那就太慢了,很難收拾了。

他這番話,道出了印尼華人的生存之道。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

麼逆境之下,華人總有能力適應,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還是生活在印尼好

夜晚,印尼華裔朋友請我們吃消夜,大家聊聊對生活的感受。一位姓

楊的朋友說,在印尼,沒有發生事情就好,一旦發生事情,華人就遭

殃。但是,一位姓馬的印尼朋友卻說,他到過不少國家旅行,看看各

地華人的生活情況。老實說,他真的認為,還是生活在印尼好。

聽他說這番話,我感到十分驚奇。目前,在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當中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還是生活在馬來西亞好的言論。但我萬萬沒料到

,生活在印尼那種寄人籬下的環境中,受華文教育的印尼華人社會圈

裡,也有這種滿足的言論和感受。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近幾年來,印尼的經濟成長相當不錯,

雅加達市內各處出現的嶄新高樓大廈,完全不比吉隆坡遜色。印尼華

人在經濟領域內有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華人有善於經商的傳統和刻

苦耐勞的精神,加上靈活的腦筋,好些受華文教育的印尼華人已在事

業上創出一個春天。

臨時充當『全陪』,負責接待我們的那位印尼華裔朋友鄭先生,擁有

馬幣百萬元的豪華住宅,還擁有別墅,每個兒女都能送出國留學,能

夠經常出國旅行,家中安裝大型碟形天線,電視機可收看到港、台電

視節目,有好幾個印尼傭人和車伕。會後,為了方便我們在雅加達遊

玩多兩天,鄭先生還安排他的印尼人車伕和一輛私傢車供我們使用。

對此,同行的幾位馬來西亞華人中小型企業家表示十分羨慕。一位來

自檳城的鋼鐵業朋友對印尼朋友說道:『我們可沒有你們這麼好命。

我們的房子沒有你們這麼豪華舒適,不能像你們那樣有多位女傭、護

士和車伕供差使。』

在雅加達,華人請的女傭,每個月的薪金約為馬幣一百元。目前,雅

加達的華人流行請護士看顧他們的孩子。這些身穿白色制服的女護士

,每個月可獲得馬幣約兩百元的薪酬。她們是受過多一點教育的印尼

裔少女。雖然她們的名堂較好聽,但是冷眼旁觀華族家庭帶著女護士

出門度假,這些護士倒像華人家庭的丫頭。

限制已日漸放寬

老一輩的印尼華人會講華語,不足為奇。但是,年輕的印尼華人會出

席以華語進行的講座會,那就有點怪。在會上,我見到幾位十多歲的

華裔青少年。我納罕,怎麼他們能在會上呆上幾個小時。我趨前試試

以華語同他們打交道,發現他們真的會講華語。他們說,他們的父親

是基金會的會員,平時特地為他們安排華文補習,所以他們會講華語

在會上,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主講者提到了馬來西亞華人發展華文教

育的情況。這話引起與會者的興趣,起立發問,要求談談馬來西亞華

人發展華文教育的經驗。

會議進行期間,會場上同時舉行一項中國畫家的畫展。來自北京的畫

家王暉夫婦(右)帶來一批心血作品,包括中國著名作家巴金和冰心的巨幅油畫

,在會議廳上展出。

看來,限制已日漸放寬,印中的文化交流正日益頻繁。出席會議的兩

位印尼大學中文系講師告訢我,印尼大學中文系正與北京大學合作,

共同編寫一本華印詞典。

印尼華人老畫家蔣萸棣也出席會議。會場上還在推銷她的華文著作

「藝林鎖語」。這本書除談繪畫藝術之外,還包含一些人生哲理。

從書中可體會到印尼華文教育知識份子的人生感受和心態。

她寫道:記得過去右派的人指責我:「思想進步」,不要靠近她!左

派的人指責我:「思想右傾」,不要幫助她!中間的人告訢我:「下

雨了,要準備雨傘!」..... 關校了,是教師失業的年代。

她還寫道:「在這個世界里,我並不希望別人把我放在那個國家、民

族、宗教里。讓我在整個世界里,以個人為單位,來走完這一世的道

路吧!」

七十多歲的蔣萸棣在詩中寫道:四十多年在異域,芝蘭入室千百朵;

雖是異種蘭,是奇不是怪。」

對於未來的演變,國民福利基金會會長潘萬鑫抱著謹慎的樂觀態度

。他說,不推廣華語華文,是以前印尼人民政治協商會決定的。這個

決策組織每五年推選印尼的總統人選。目前,印尼與中國和台灣保持

友好關係,為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個組織說不定今後會有新的

決定,從而出現新的局面。

(一九九四年六月)


會議期間還穿插中國氣功師父在會場上表演。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