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2, 2021

麻坡开埠年代

               合作規劃城市  開放招徠移民

鄭昭賢

(發表於〈 麻河時光〉第 2 期,2021年正月)

 


麻坡開埠兩大功臣,甲必丹蔡大孙(上)與苏丹大臣沙禮栢朗(Dato Bentara Luar)(下)

 1884年,麻坡開埠功臣沙礼栢朗(Salleh Perang)被派至麻坡,負責籌劃在麻河口興建一個新市鎮。1885年,沙礼栢朗成立麻坡測量局,規劃城市建設。1886年,麻坡潮籍華商蔡大孙在蘇丹大臣沙礼栢朗的見證下,於麻坡法庭,宣誓成為麻坡甲必丹。蔡大孙成為麻坡華社領袖,努力參與建設麻坡新鎮。他依麻河形勢佈局,建築市內各條馬路,在麻河旁興建碼头和巴剎,在丹戎建造王宮。

他們兩人是麻坡建埠的開路先鋒,攜手合作,對麻坡初期的規劃和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沙礼栢朗善長於測量工作,他很有恆心,堅持學習華文,學習華樂,會講潮州話,了解華人,經常與种植甘蜜的華人港主打交道。作為華社領袖,蔡大孙負責推荐開發麻河各港港主,讓麻河兩岸广種甘蜜,生產財富,為麻坡市區的建設提供經濟基礎。

麻坡於18878月正式舉行開埠大典,阿武峇加蘇丹與后法蒂瑪黃亞嬌親臨麻坡,主持盛大的開埠大典。至1901年,一個欣欣向榮的市鎮已在麻河口形成。以下是中英文史料為1901年及之前的麻坡市鎮,留下的珍貴記載和描述。

市區建設井然有序

19013 8 馬來郵報刊登一文,詳細描述當年麻坡的市容。文章稱讚麻坡在馬來王的統治下,井然有序地建設,各種城市設施齊備。除了吉隆坡之外,當時麻坡之規模,大於雪蘭莪境內的其他任何一個市鎮,可見麻河旁這個市鎮,開埠初期十多年時期,規劃良好,建設發展快速。

 1901馬來郵報文章對當時麻坡的面貌,為后人留下這樣的描述:

---麻河旁,一條大街,河岸一帶,一片美麗草場,圍以石柱和鉄索。

---河邊一座壯觀的大巴剎,圓形鋅鋁片屋頂,據說是名建築師Mr. R. Bidewell所設計。

---有自來水供應設施,街邊建有公共水喉,自來水管通至住家。

---有医療所,一位歐人医生,馬來人看病免費。

---街道建設良好,有磚石溝渠排水。

---有組良好的警察局和郵政局郵局前掛有行情告示牌

---大量農產品外輸,每天至少有一艘輪船開進麻坡港口。

---有小型火車服務,聯系郊區農產地,車資是每英里2 分錢。

---政府的汽艇穿梭麻河上,聯系麻河內地各港腳。

--- 市內各種政府建建築物齊備,有海關局、法庭、土地局和麻坡馬來長官署等。

市內華人商店多

早年英國人出版的Singapore and Straits Directory〉也為麻坡開埠初期的市容留下的珍贵历史记錄。針對1901年的麻坡,新加坡的Singapore and Straits Directory for 1901(hlm. 317 & 318)作這樣的描述:

1901年麻坡市区範圍,长2英里,由西向東伸延,宽1/4 英里,位於北緯2.3 度和東經102.3 度。

麻坡大馬路面对麻河,長約四分之三英里,是麻坡的商业区。大街上,绝大多数是华人商店,售賣各種生活必需品,顯然生意興旺。商業區內,也有少数印度人經營的商店,他們卖布和其他货品。市內有一座磚廠和一座鋸木板廠生意都很不錯

當時麻坡的商店都是亞答屋,但是,己开始有店屋翻新,改建成砖瓦屋。

對外交通方面,有輪船川行新加坡與麻坡之間,隔天就有一趟。麻河內河交通方面,每天有汽艇提供內陸貨運和客運服務。汽艇可開至內地約60英里的武吉哈蓬小鎮。內河運輸是以華人舯舡為主,運送來自新加坡日常必需品至麻河兩岸的種植園,同時運送各港腳出產的甘蜜和胡椒,出口到新加坡。

招徠勤的墾殖民

 在这之前,新加坡的Straits Times Weekly Issue ( 25 May 1887, p.7.) 刊登一篇文章,題為 “ A Tour on The Malayan Peninsular”,作者是T.J. Keaughran。文章生動地描述1887年的麻坡的風貎,摘錄此文部份內容如下:

 这个城镇的官方名称是Banda Maharanee…旅客來到麻坡,一上岸,只見碼头對面,有一座華麗的豪宅引人注目。 這是麻坡华人甲必丹蔡大孙(Toh Ah Soon)之家。他在新加坡甘榜马六甲拥有一家名为〈華發号〉(Wah Watt的商鋪。當年,柔佛政府通過甲必丹,管理華社,他代表政府,行使權力,推行政府政策,確保族群奉公守法。

 麻坡是個自由港,比新加坡更為自由,沒有航運和港口條規,出口的農產品免徵稅。蘇丹推行的政策是,讓勤勞和節儉的人到來開伐森林,通過他們的勞力,逐步地,一畝一畝地, 改造莽莽大森林,使之變成有生產價值的種植園,讓人受益。為鼓勵移墾民,政府的政策是讓他們可以自行選擇他們要的土地,進行開發,種植自己喜歡種植的農作物。為進一步鼓勵墾殖民,蘇丹免除墾殖民繳交地稅和農產品稅。

市容的規劃良好,面對麻河的大街,一排店屋,長約四分之一 英里,有木板屋和磚瓦屋,店前有五腳基走廊。河邊有一座大巴剎,圓形大屋頂,鋅鋁片建造。整座大巴剎由16 支大石柱支撐。沿麻河岸旁,一個长长椭圓形草場公園,有行人漫步道,修整照顧周到,並以石柱鉄索圍起來。草場上,有牛羊悠然吃草。草场的在另一端,有蘇丹的王宮和政府辦事處等。

 

華文報方面新加坡的〈星報〉對早年麻坡市容與建設,有一段生動的描述。18972 12日,〈星報〉刊登一則麻坡新聞,標题是〈漫埠紀要〉。“ 漫埠 ”即早年麻坡的名稱。。這篇報導寫道:“ 叻島之西,有漫埠(麻坡)焉,相距十二點鐘水程。本巫來由部落,而歸蘇丹統轄者也。

漫港紛歧,樹林荫翳,土產胡椒、甘蜜、椰子、梹榔子、樹薯粉、香蕉等類。十三、四年前(1884年),柔佛官長始闢為商埠,招徠華人,建築市廛,收採土貨。復在其港口架木為橋,俾輪航有所依繫,起落客貨,甚稱利便。由碼頭而上,所有街道皆仿英制,鋪墊寬平。公廨二座,一平理訟事,一徵收稅餉。店肆僅百餘間,戶口不及三千名。”

這則報導告訴我們,沙禮栢朗和蔡大孙依照英國人的市鎮條例規格,把麻坡建設得井然有序。這個新市鎮有寬闊平坦的街道,有碼頭、有法庭、政府辦事建築物、政府關稅局和商店。這種市區格局,至今還基本保留。

結語

通過這些中英文史料,可以讓我們知道麻坡開埠初期的風貎。感謝沙礼栢朗和甲必丹蔡大孙,在他們的努力下,留給后代一個美麗的河口市鎮。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蘇丹及其政府採取自由、寬松政策,鼓勵肯於打拼,勤勞節儉的墾殖民到麻坡開發種植,改造麻河流域的面貎。雙方的良好配合,才讓這個麻河口的新開發城鎮欣欣向榮。

  202012

 


早年麻坡的魚巴剎建築物,有百多年歷史保存至今,但已轉換成麻坡南北交通的巴士車總站。早年漁夫捕魚歸來,漁船停靠巴剎旁碼头,每天巴剎里,人們忙於標魚、賣魚和買魚,場面熱鬧。

昔日是魚販賣魚,今日是旅客候車,功能轉變。130多年歷史,8 支大石柱屹立不變。

 

 

 

 早年麻河碼頭與坡市區街道佈局圖。麻河旁,一排6個碼頭,位於麻坡舊魚巴剎到舊渡輪碼頭(Tangga Batu)之間,確保當時麻坡的運輸和商貿活動的順暢和興旺。此圖取自李亦園的〈一個移殖的市鎮〉

 



昔日的麻坡碼頭,舯舡在此上貨下貨。 50 年代還可見到大帆船靠岸,苦力搬運貨物,小孩在碼頭下釣蝦。岸邊長方形草場公園,有翘翘板、松樹、棕櫚樹,給外地旅客良好印象。河邊草場是本地人良好的休閒場地,文化活動的地點。如今,改建后,碼头變石階,公園草地缺了一角,失去原有的風貌,早年良好的城市規劃,受到破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