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8, 2012

同盟會發展南馬華教

文:鄭昭賢

百年前,馬六甲和麻坡的華社先賢受孫中山思想的影響,參加同盟會,組織書報社,創辦新式華校,先是男校,過後再創辦女校。在麻坡是啟智書報社,中華學校和化南女校;在馬六甲,是中華書報社,培風學校和培德女校。

當年,馬六甲和麻坡同盟會領袖及華社先賢為興辦華校,互相支援,關係密切。他們於1912年創辦了麻坡中華學校(中化前身),於1913年創辦了馬六甲培風學校。

長久以來,麻坡砂香街中化學校《四維堂》大禮堂牆上懸掛着18位麻坡和馬六甲華社先賢肖像。他們是早年麻甲兩地同盟會的志士或同盟會的同情者及支持者。百年前,他們一面慷慨解囊,一而再地捐資,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一面又為興建華校,奔走努力,出錢出力。《四維堂》牆上鑲嵌着一塊1926年的碑誌,記載先賢興學辦校的事跡。

這18位先賢是麻坡的劉靜山、鄭文炳、張順蘭、黃蔚廷(亞四)、林照英、劉築侯、蔡廷瑞、張蘭芳、劉應鏑、顏經文、鄭贊卿、謝烏梳、楊子歲、戴金枝、陳振打、何文拈,以及馬六甲的陳齊賢和曾江水。

橡膠之父興辦華教

據檳城同盟會要員林博愛於1923年編的《南洋名人集傳》的記載,陳齊賢“為革命黨員,投資於倒滿清建民國一事,不下數千元。年四十六卒,聞者無不哀悼。出殯之日,黨友親朋,貢詞贈賻,為類甚蕃,執紼者滿塗。”

陳齊賢在我國橡膠史上地位重要,在19世紀末年,他首創先河,於馬六甲亞沙漢大規模種植橡膠,被稱為「馬來亞橡膠之父」。接着,陳齊賢於1904年在麻坡班卒大規模種植橡膠,是麻坡橡膠種植業的先驅,帶動了麻坡橡膠種植業的發展。他在班卒創立愛華小學,同時支持麻坡中華學校。迄今,他的肖像仍掛在麻坡中化學校。

在馬六甲,陳齊賢與沈鴻柏、曾江水、張順吉、曾國辦、丘仰峰(成文)等先賢創辦培風學校。如今,培風中學門前有一條「陳齊賢路」,麻坡班卒大街也有一條「陳齊賢路」,紀念這位支持華教的「馬來亞橡膠之父」。

對陳齊賢興學辦校的精神,《南洋名人集傳》寫道:君好學,農隙必閱報觀書。莘莘童子,亦注意培養。初甲坡培風學校之欲謀始也,君尚非大富饒,慨然以一萬七千五百金為倡。

馬六甲培風創辦人曾江水,對麻坡中華學校的貢獻不小。近百年前,他與麻坡同盟會外圍組織,麻坡啟智書報社各捐獻地皮一段,興建麻坡砂香街中華學校。數十年來,曾江水與其他先賢的肖像一直高掛中化《四維堂》禮堂牆上。曾江水與同盟會成員如沈鴻柏、林文慶、陳齊賢等交往甚密,與他們並肩興學辦校。

麻甲同志並肩興學

麻坡的劉靜山和馬六甲的沈鴻柏關心民族命運,志同道合。劉靜山是麻坡中華學校創辦人兼麻坡同盟會領袖。沈鴻柏是馬六甲培風創辦人兼馬六甲同盟會領袖。他們密切來往,並肩推動華教建設和同盟會的活動,支持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1918年,麻坡中華學校歡慶6周年紀念,舉行學校運動會,劉靜山邀請沈鴻柏到麻坡出席盛會。年幼的沈慕羽跟隨父親沈鴻柏來麻坡,父子在劉靜山的帶領下,走上學校運動會的司令台,觀看體育表演和田徑競賽。

這次麻坡行,給年幼的沈慕羽留下極深刻印象。沈慕羽生前回憶道:劉靜山與先父同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領導革命,改造社會,啟發民智,厥功甚偉。沈慕羽又說:麻坡地方雖比馬六甲小,卻得風氣之先,一切多比古城早跨一步。

對於劉靜山在麻坡創立同盟會,《南洋名人集傳》有這樣的記載:君對於滿清帝中國,早抱不平之心。甲午庚子以後,益知滿人不除,必謀孽而亡國。會內地偉人,大唱革命,嶼叻二處,機關已成,遂延叻革命家李竹痴君,到麻坡演說。於是僑界方大覺悟,亡何。汪精衛及諸志士,亦相繼到麻演說,闡明革命救國方略,人心益感憤。君以民氣之可用,乘鄧慕韓到,遂倡組同盟會,並舉為會長。

關於劉靜山辦校之精神,,《南洋名人集傳》寫道:君處麻坡凡三十年,深以僑人風氣閉塞為憂。於是自民國前之四五年,則與同志,剙有啟智書報社,又創華商學堂,後改組中華學校,以國語教授,而畛域不分。迨民國八年,思女子教育,與男校並重,爰增設化南女校。至建築校舍,亦乘某俱樂部紀念日,觸機鼓動,為善有術。

劉靜山於1928年6月病逝麻坡,馬六甲同志沈鴻柏、劉漢屏、林大典、丘仰峰、張招漢、黃仕元、胡少炎和譚西國在《新國民日報》上登輓詞,讚劉靜山“對于社會黨國事業,極力襄助廿餘年如一日,誠民黨之錚錚也。”

培風中化歷史相似

培風和中化有一共同點,學校創始人都與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關係密切。麻坡的劉靜山、鄭文炳、林照英、顏經文、張蘭芳、張順蘭、蔡廷瑞、謝烏梳、鄭贊卿等是同盟會成員。馬六甲培風創始人陳齊賢、沈鴻柏、丘仰峰、鄭成快、吳萬里、張順吉、劉漢屏等都是孫中山的支持者和同盟會成員。

1907年,劉靜山邀請孫中山助手李竹痴到麻坡華商學堂(中化前身)發表演說。馬六甲的張順吉特地到麻坡華商學堂聽演講。在李竹痴演說的啟發下,張順吉參加了同盟會,參與創辦培風學校,投身啟迪民智的工作。

據《南洋名人集傳》的記載,張順吉“十八歲來麻六甲,與兄某共治商業,商號恒豐。所經營係大宗油米橡皮及料理川行叻甲輪船事務,家由是富饒。民國前三年,在麻坡得聞李竹痴君演說,(革命救國),遂入同盟會,堅持救囻拯民宗旨。故關於倒滿誅袁諸役,捐助民軍餉資頗巨,而在甲倡辦學堂報社。”

這些史料反映出,甲麻兩地華社先賢受到孫中山和他的革命志士前來宣傳革命所影響,為振興民族,加入同盟會。他們為了培育人才,通力合作,興學辦校,互相支援。他們之間有着相同的發展模式,走過類似的歷史道路



熱心華教的馬六甲和麻坡同盟會領袖。左起沈鴻柏、劉靜山、鄭文炳、陳齊賢。

(31-12-2011刊登於馬來西亞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動紀念刊)